根据李焘的记事来说:
一、在当年10月19日这一夜,皇宫中案发现场,他们兄弟二人的关系已经不是兄弟关系,不是君臣关系,不是前后任两个皇帝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政治人物之间的政争或者政变的关系,而是一个杀人犯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在作案时,赵光义并不是主使人、指使人,他自己就是凶手。这是因为在作案现场,别人进不去,只能由他亲自动手,除他之外,这个案子没有第二个犯罪嫌疑人。如果赵匡胤死于毒酒,他就是亲自下毒药并把毒酒端给被害人的人。
如果赵匡胤死于传说中的背疽,他就是手持柱斧或别的凶器击打背疽的人。
如果赵匡胤死于别的任何凶器,他就是手持凶器的人。
二、赵匡胤的死因,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饮了毒酒。在各种有关史料中几乎一致记载,赵匡胤是在与赵光义饮酒之后才死去的。在案发现场,能与赵匡胤对饮,能在酒中下毒的只有赵光义一人。
赵光义用毒酒害死降王降将以及他所不满意的人例子很多,这主要是由医官程德玄向他提供毒药。程德玄与赵光义的特殊关系,《宋史?程德玄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涑水记闻》等书都有记载。
正因为是程德玄下的毒,赵光义才会预知赵匡胤的死期,才会派他守候宫中来人。在赵匡胤被害的那两天(10月19日至20日),程德玄一直在现场活动。
与毒酒相比,用其他方法杀人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赵匡胤生背疽一事,只不过民间有此传说,难以落实,柱斧是一种文房用具,杀人的可能性不大。
这个犯罪集团有哪些人?赵光义自从出任开封府尹之后,久已在开封结成一伙死党,程德玄是他的死党之一,并不避讳。内侍王继恩受皇后之命去喊皇子,却敢拒不奉命,反而去喊赵光义,这是很明显的背叛行为。这些人如果不是赵光义的死党,绝不会参与这种罪恶活动。三、李焘在记事中,一再在关键时刻记录下赵光义、程德玄、王继恩这三个人的行动与语言。当时王继恩受宋皇后之命去找赵德芳,他却背着宋皇后偷偷地来给赵光义送信。赵光义还在磨磨蹭蹭地和家人商量事情的时候,王继恩很不客气地催促他进宫,说是“事久,将为他人有矣!”(时间拖欠了,会给别人得到了!)这里所说的他人,就是赵德芳,这里所说的为他人有,指的就是皇帝位置。除此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别的解释。当时天降大雪,(王继恩)“遂与王于雪中步行至宫”,匆忙的情况可以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