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客是商人地主吗?
陈寅恪先生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一文里虽说李白的先人“因罪窜谪”,但又说他们是“胡商”。而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里尽管批驳陈寅恪关于李白先人是“西域胡人”的说法,却又认定“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而且还是“一个商人地主”。郭沫若先生讲,李家的商业规模相当大,它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设有两个庄口,一方面把巴蜀的产物运销吴楚,另一方面又把吴楚的产物运销巴蜀;又说,李白名叫“李十二”,说明李白兄弟辈,有一大家子人,由此证明“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不然他不能够携带着那么多的人作长途羁旅”;还说李白的家在经营商业,这在李白作品中也有痕迹可寻。郭沫若先生写道:
……可见李白的家世,同中国唯一的女帝武则天的家世,有点相仿佛。……正由于有这样类似的家境,便赋予李白以双重的性格。一方面他想提高自己的门第以获得一定的权势,这一意识便结想而为凉武昭王九世孙的传说。另一方面又使他能保持着一定的平民性,能和中下层的民众接近,有时仿佛还能浮云富贵而粪土王侯。又庸俗而又洒脱,这就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5]
与郭沫若先生这一观点相似的着名学者,还有王瑶、詹瑛、麦朝枢等。
李客是任侠杀人的侠客吗?
清代学者王琦《李太白年谱》上有这样一条记述:
《杜诗补遗》曰:范传正《李白新墓碑序》云,白本宗室子,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安旗先生在所着《李白纵横探》一书据上述材料,断定李白父亲是一位“侠士”。安先生还将此说与李客于神龙初年(公元705年)逃归于蜀的有关问题相联系而作论说,认为李客不是“正大光明回到故乡”,而是“逃归”、“潜还”,是因为“任侠杀人”而“避仇”,“其仇家属于可畏的豪门权贵”,所以他才讳莫如深,在他的诗文里只字不提父亲李客,其亲友介绍他的家世亦不得不用曲笔。安先生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