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清朝悍妇竟然会逼着自己的丈夫吃鸦片烟自杀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0-27 16:34:36

  李仲轩的母亲王若萳,是近代爱国将领王锡朋的重孙女。王锡朋五十五岁时,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阵亡,官至“从一品”。
  
  1841年10月,浙江舟山抗英保卫战持续了六个昼夜,中方官兵每日每人只有三碗稀粥。当炮管热得红透,不能再发炮弹时,王锡朋率将士以长矛砍刀与英军对杀,共打退英军九次进攻。
  
  王锡朋右耳部受伤后仍坚持战斗,最终头部中弹而死。在清朝的官方记录中,他的尸体周围有十多名英国士兵的尸体。
  
  在中国档案馆编写的《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逊中,记载他率领的寿春兵杀敌最多。英国占领舟山后,将王锡朋的尸体碎尸了。没有了尸身,芦台老家坟地埋葬的是他的衣冠。
  
  王锡朋1808年中了武举人,二十八岁入京任二等差官。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同时精通兵法。他任寿春总兵后,寿春部队以打硬仗着称,有“敌见寿春兵即远遁”的说法。



 

王锡朋


  
  他在民间号称“仁义将军”,因为他善待下属士兵,从不扰民。一次行军途中见一名士兵无伞,便叫士兵和自己共用一把桑在一次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孩,就将这男孩收作了马童。
  
  这位马童调教马有绝活,出现了多次马通灵的事。王锡朋在行军路上,马突然不走了,鞭打无效,马驮着王锡朋向另外一条道上跑,死活不走预定路线,王锡朋心有灵犀,就此改了道。后来查明,预定路线上有敌人埋伏。
  
  马童跟随了他十八年,曾在战场上将王锡朋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所以,在芦台王锡朋的墓旁,便是马童的墓。仆人葬在了主人家的坟地里——这破例的事情,在北方广为传颂。
  
  着名的京剧武戏《铁公鸡》便借用了王锡朋和马童的典故。铁公鸡是一位太平天国将领,一毛不拔是铁公鸡,形容人吝啬金钱,这里则说的是这位太平天国将领赏罚分明,治军严格得一丝不苟。
  
  《铁公鸡》中最有名的一段戏,就是描写清军将领相荣中了铁公鸡的埋伏仓皇而逃的情景,最后相荣昏迷,他的马童张家祥背他逃出了火海。这是一段难度很大的戏,要以舞蹈来反应相荣的心情,相当于音乐里的华彩段落。当时天津人多说这段戏借用的是王锡朋和马童的典故。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