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士兵用热血尽了自己的职责。其实战争打的就是消耗,包括装备、弹药、人员,都是可消耗的战争物资,就看谁先耗完。连场的激战,我军终于踏上血流成河、白骨累累的老山主峰。
5月15日,我边防部队又收复了八里河东山。至此,经18天激战,老山、者阴山地区被越军非法侵占的领土全部收复,中国边防部队随即转入防御。
从1984年5月16日起,丢失阵地后的越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反扑,从7月12日开始,越军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的部队对我14军40师一个团的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这就是7.12松毛岭大战。越军以整师整团的兵力不断地向老山发动进攻并实施炮击。
我军则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甚至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展开火力封锁,打敌后续梯队,封锁我阵地前沿300米一线,打成3道火墙,整整一个上午,敌军主力没有接近我主阵地,整整一天里,我军向越军发射了超过20,000多发炮弹,连炮管都打红了。松毛岭大战打得惊心动魄,越军在我军阵地前留下了3,700多具尸体,连叶剑英元帅看完战地录像后都惊叹"自淮海战役以来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尸体"。
老山前线的我军士兵
此次作战,边防部队毙俘越军千余名,缴获枪炮300余支(门)。
云南老山前线的军事地形地貌状况是,以天保农场的盘龙江为界,东边称为八里河东山,东山上甘岭主峰的海拔为1175.4米,是整个老山战区最佳的观察点,在其上可居高临下俯览盘龙江对岸的那拉、清水地区,远处的老山、松毛岭、小青山也处于观察其中;西边称为老山。
老山主峰的海拔为1442米,是个极其重要的制高点,谁占领它,谁就可以控制对方二十多公里的纵深地带。所以,在我们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大大改变了防御态势,争取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越军为夺回这两个要地,向我军进行反扑,特别是7月12日,陆军第14军在老山英勇顽强地打退了越军一个师规模向反扑,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为支援步兵坚守阵地,1984年6月至1987年3月,我军还投入一个坦克团的兵力,支援坚守部队。坦克团领受任务后,根据地形和敌情研究了坦克支援步兵坚守防御的战法。再兵力使用上,实施连集中指挥,以排为单位轮流行动,一次展开2辆坦克,最多不超过3辆,打了就撤。
老山前线的我军士兵
根据地形在发射阵地的后方200-400米的背地斜面构筑了坦克待机阵地、前出道路和人员防炮工事;在前出领发射阵地的方法上,为了快打快撤,实战中还发明了“倒退进攻,前进撤退”的战术。作战中,坦克兵充分发挥“稳、准、狠、快”的特长,打的越军鬼哭狼嚎,共摧毁越军观察台3个、炮兵阵地2处、高射机枪阵地和火力点23个。
1984年7月28日当日,坦克第1连奉命以火力压制423高地和395高地的越军,支援步兵某团第2连攻占156高地。守敌为越军1个加强排。坦克第1连进入了南榔南侧待机地域。28日7时30分,1号、2号坦克隐蔽前出,占领了预先构筑的发射阵地。
步兵于8时10分奇袭成功,一举攻占了156高地表面阵地,并与越军展开激战,夺占屯兵坑道。此时,423高地、395高地及其附近的越军火力点向我步兵猛烈射击。1号、2号坦克立即开火,摧毁越军无后坐力炮1门、火力点3个,并打掉了越军东山的观察台。
越军发现我军坦克后,立即组织纵深的炮兵向坦克阵地进行炮击。这时,1号、2号坦克早已撤回待机阵地隐蔽了。当越军炮击间断时,3号坦克和指挥坦克又迅速前出占领发射阵地,以20分钟的急促射击,形成对敌火力优势,压制了越军炮火。此次战斗是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出动坦克最多的一次战斗。战斗中,全连8辆坦克分成4组轮番出击,有力的支援了步兵战斗。11时,步兵全歼守敌,坦克第1连奉命撤回。战后,3号坦克荣立集体二等功,1人荣立二等功;坦克第1连受到上级通报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