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关于死后下葬玩花招的记载,还有——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其月死,即义熙元年也,时年七十。乃夜为十余棺,分出四门,潜葬山谷,竟不知其尸之所在。”“人莫不闵之(指为父杀仇家的张琇),为诔揭于道,敛钱为葬北邙,尚恐仇人发之,作疑冢,使不知其处。从中国丧葬史上看,在中国盗墓史上第一波高潮出现在汉末,汉陵被盗严重。之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以假乱真、以“虚葬”处理后事的防盗方式普遍流行。如传说诸葛亮在死后就设了多处疑冢,如在汉中盆地的定军山下的诸葛亮冢,就有真假之疑。
定军山是米仓山向西北伸入汉中盆地的支脉,曾是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时兵戎相见的三国古战场。刘备的丞相诸葛亮在北伐生涯中,曾在这一带驻军镇守,始将定军山作为根据地。其名因诸葛亮在此推演八阵图,教兵演武,北伐曹魏,得名“定军山”。蜀国老将黄忠也曾于此刀斩夏侯渊、赵顺,遂使刘备平定了汉中称王,一举奠定天下三分的局面。诸葛亮死时曾有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其目前立碑的“真墓”的其实是虚冢,而未说真冢的诸葛亮墓被认为是真的,此墓是在定军山西北角,占地300多亩的“武侯墓”,由此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