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十六国中,后赵最为强盛,自然其葬事也颇为讲究。石勒当了15年皇帝,于咸和七年(公元333年)病死采取“虚葬”手段处理了自己的后事,是夜里偷下葬的。“夜瘗(yì 埋葬)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据时人所记,石勒秘葬在渠山,当夜从城里抬出了十多具棺材,以迷惑老百姓。而在之前,石勒葬母时也采取了虚葬的方式,《晋书·载记第四·石勒上》记载,“勒母王氏死,潜窆山谷,莫详其所。既而备九命之礼,虚葬于襄国城南。”
石勒下葬时采取了与曹操下葬时相同的“障眼法”,葬事相当低调。《晋书·载记第五·石勒下》记载,石勒病危时,曾下遗诏:“三日而葬,内外百僚既葬除服,无禁婚娶、祭祀、饮酒、食肉,征镇牧守不得辄离所司以奔丧,敛以时服,载以常车,无藏金宝,无内器玩。大雅冲幼,恐非能构荷朕志。中山已下其各司所典,无违朕命。大雅与斌宜善相维持,司马氏汝等之殷鉴,其务于敦穆也。中山王深可三思周霍,勿为将来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