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二战法国溃败之谜:大祸临头军方还在梦游(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0-31 14:07:21

      摇摆的外交

      在1919年的凡尔赛和会上,挟战胜国余威的法国颐指气使,到处发号施令,不仅使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望而生畏,而且还迫使雄心勃勃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一度退出会场,托故回国。素有老虎总理之称的克利孟梭声称要叫德国人把最后一块马克都交出来。

      1923年,当德国宣布暂时中止支付赔款时,法国立即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鲁尔,迫使德国继续赔款。法国的攻势外交此时可说是达到了顶峰。

二战法国瞬间溃败

      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使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的内容包括《莱茵保证公约》,规定法德、法比边境不得侵犯,由英国和意大利出面作为保证国,莱茵地区则实行非军事化。德国在不久之后便获准加入国际联盟,取得和其他大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自1925年后,法国外交开始转入守势,主要是由于国内代表右翼的国民联盟和代表左翼的左翼联盟一直争斗不休,再加上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于是受此制约的外交也只得放弃攻势。因此《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在法国外交史上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但本书作者可能出于疏忽,未给予应有的关注。

      不过此后法国外交仍力求独立自主,发挥一个欧洲大国应有的作用。1934年初,颇有远见的政治家巴尔都出任外交部长,为对付咄咄逼人的法西斯德国,他提出《东方公约》的构想,希望把东欧的一些国家,如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法国、英国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同盟,以便和参加《洛迦诺公约》的国家从东西两个方向钳制德国,使其不能轻举妄动。巴尔都的计划受到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响应,但他本人却在1934年10月在马赛欢迎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来访时遭恐怖分子刺杀身亡。

法国女兵

      自此以后,法国外交不仅丧失了主动权,而且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还唯英国马首是瞻,成为和唐宁街一起推行绥靖政策的小伙伴。1935年,法国和英国一起讨好墨索里尼,纵容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肆意侵略。在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中,法国竟然不顾自身的利益,倡导所谓“不干涉政策”,坐视得到德国和意大利支持的佛朗哥叛军颠覆西班牙民主政府。

      慕尼黑协定是法国外交的一大昏招,它使法国不久便面临德国的侵略而无还手之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