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被俘后遭日军软禁充苦力(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0-12 18:58:03

      1938年8月,在纪念抗日战争一周年之际,谢晋元向租借工部局再三交涉,要求在孤军营内升国旗。8月9日工部局送去了一根旗杆。可是旗杆竖起才一天,租界当局出尔反尔,唯恐迁怒日本又收回前允。经谢团长据理力争,租界方面才复同意,但旗杆要截去四尺。谁料8月11日国旗刚升起,万国商团苏格兰队、意大利队立刻集结在孤军营外面,如临大敌一般。国旗刚一升起,白俄商团竟直冲营内准备硬抢。谢晋元与八百壮士当即坚定地表示,保卫国旗,如卫国土,决不示弱。就这样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敌众我寡的情况之下,已被解除武装的谢团官兵不幸有四人牺牲而受伤者逾百数。最后,不但国旗被抢劫,孤军营也被外国军队占领。为了抗议租界当局的这一野蛮行径,八百官兵进行了绝食斗争。事件发生后,上海各界人士激于义愤,以各种方式作壮士们的后盾。如当时市立模范中学师生积极声援,并派代表前往慰问。谢晋元当众表示,头可断,血可流,绝对不做任何帝国主义的顺民。经谢团的顽强斗争和上海市民的有力声援,工部局慑于众怒,只得将国旗送还。谢晋元为此勉励将士们:“大上海租界,我们的言行必须使外国人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人的气概,认识中国人的精神。”当时汉口中共机关刊物《群众》月刊,特别为此发表文章,向留在上海坚持斗争的八百壮士致以诚挚的问候。

淞沪会战

      八百壮士在孤军营前后四年多,他们的日常生活由当时国民党“上海统一委员会”拨款维持。但主要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援。如当时大中小学和其他工商各界冲破重重阻力,经常有组织地去参观慰问,并馈赠食物和其他各种慰劳品。这些都使谢团官兵备感鼓舞。

      在谢晋元部队进入孤军营的第一天,商务印书馆门市部主任顾祖荫出于爱国热忱,专程前往拜访谢团长。顾花了相当于他本人三个月薪酬的200银元,买了《步兵操典》和笔墨砚台练习本等,他发给谢部官兵每人一套。另外赠给谢将军精制日记本一本。谢氏在日记本第一页写道:“这本日记是顾先生送给我的,我一定从今天起开始记日记,以期无负顾君的一番盛情雅意。”这本日记后来由正言出版社负责人翻译家朱雯整理,出版了《谢晋元日记抄》。

2.jpg

淞沪会战

      八百壮士在孤军营,精神食粮从来不虞匮乏。上海各种报刊都有赠送。比如《正言报》,每天送达50份。《正言报》不但经常报道壮士们的生活动态,宣传他们对敌斗争的光荣事迹,同时还不时地转达上海各界对他们的热爱和敬意。报社一名叫梁西廷的记者常去孤军营采访,还曾教战士们唱抗日歌曲。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由夏之秋作曲,桂涛声填词的《歌八百壮士》,歌曰:“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八百壮士奋战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八百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敢挡。同胞们起来,快快赶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与此同时,社会各界还积极帮助官兵们开展文体活动,让他们强体健身和丰富生活内容。一些知名体育人士到军营中当战士们的教练员;而一些经营体育器械、用品、服装的公司也纷纷为战士们作捐赠。《上海体育史话》一书中,曾有文章记载如下史实:其一为“1938年冬,日寇当局企图利用少数民族败类诱使四行孤军的官兵投降,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业余文化团体益友社针锋相对地予以抵制,并向爱国官兵赠送慰问品。在文体活动演出后同孤军合影,鼓舞孤军官兵坚持抗战立场,发扬民族气节”。其二是“孤军营的官兵在谢团长率领下,自行辟划场地、设施,组织体育训练,运动技术不数月而大进。除时常自行组织运动会外,还活跃于孤岛时期的社会体育之林,同孤岛同胞一起联欢,并放映《战地英雄》等影片,以进行抗日爱国主义教育。当时孤军营坚持抗战到底不失民族气节的事迹,斐然岛上,名扬中外……”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