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抗战时期人民创新武器:土制生化武器威力强(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0-12 18:47:20

      据抗战老兵王兆清回忆:“记得那是1943年,攻打一个百余名鬼子的据点,通过战术,鬼子被我们包围了,可他们死活不投降,我们营长就出了一个主意:用辣椒熏。”说起这个“辣椒阵”,王兆清哈哈大笑,那时候营长叫林志高,他召集大伙儿运来了几百斤红辣椒,在鬼子的周围点燃辣椒,再利用风向将呛人的辣椒烟雾吹进鬼子的阵地,就这样百余名鬼子被熏受不了了,纷纷出来缴械投降。

      二、“臭狗阵”:出奇制胜的“生化武器”

      943年,日伪军为了打通沭赣公路,切断我苏鲁交通线,分割、缩小抗日民主根据地,派土匪头子张兴中、张汉中、张胜中兄弟3人在沭阳北桑墟筑起了沭赣路上最大的一个据点。此据点易守难攻,四周筑有土圩子,圩外有圩沟,占地约半里路方圆。据点四角有4个了望炮楼,南北有两门通行,日夜有人站岗放哨。据点内共有守敌500多人枪,大部分是“三张”的徒子徒孙。他们经常出来袭扰区、乡政权,逮捕和杀害地方干部群众;抢劫老百姓财产,催捐要粮,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周围数十里内的老百姓,惨遭蹂躏。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苏鲁交通线的畅通无阻,淮海军分区决心拔除这个据点,粉碎敌人的“扫荡”。

抗战资料图

      经研究决定,由七团、区中队围攻桑墟据点。八团配合民兵打南北增援之敌。从7月初开始包围了桑墟据点,南面沭城、北面海州之敌多次增援,都被我军英勇击退,使桑墟据点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我方在圩外用柳筐、木箱装土,垒起临时炮楼,比敌人炮楼还高出许多,并用这个制高点,选派些射击手,以冷枪杀伤敌人,使敌人龟缩在据点里,不敢露头,不能自由行动。

      在打法上,先采取强攻。据点西北角有座吊桥,桥面只有一尺多宽,是攻取据点的必经之路。我军首先组织人员强渡壕沟,砍断铁丝网,突击过桥,但由于敌人装备好,火力强,顽固抵抗,加之我方缺少攻坚武器,用的是土手榴弹、土炮弹,花了很大的代价仍攻不下来。接着,又用土坦克(大桌上面放湿被子、泥土)攻,用大椒面子、烟叶子熏,也无济于事。同时又组织人挖地道,想通过地道,炸毁敌人的碉堡。不料又被敌人发觉了。狡猾的敌人从他们炮楼外面挖一道很深的横沟,在横沟里布上哨兵,阻止我方从地道进攻,使这一战术又未获成功。淮海军分区三支队司令覃健、政委章维仁亲自到桑墟,共同研究打法,认为强攻不利,决定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根据时值盛夏的特点,下令各区、乡打狗,大摆臭狗阵。

抗战资料图

      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各区、乡及邻县的广大干部带头打狗,群众跟上。大家说,抗日抗日,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狗出狗。打狗献狗运动很快形成热潮。阴平乡按时送来500多条活狗。桑墟乡群众受害尤深,献狗的积极性也特别高,仅14小时内就送狗1000多条;不几天便集狗上万条。我方夜间组织火力掩护,由部队和民兵自卫队把死狗运到敌前沿四周的壕沟内,将敌人的据点团团围住,死狗堆积最高处有一米多。白天,战士们把狗剁成肉块,用绳子扣起狗肉块,甩向敌据点,使敌人的碉堡里,壕沟里,水井里,铁丝网上……都是死狗肉。臭狗阵就这样摆开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