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1949—1959十次大阅兵 年年都推出新装备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5 12:36:22

开国大典上的骑兵方队分列式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直至1959年,国庆阅兵每年举行一次。在这个中国国防建设的“黄金年代”,几乎是每年阅兵都有新变化,不断推出新武器,军容也越发雄壮。

  国庆一周年即1950年10月1日,天安门前举行了第二次国庆阅兵。此时朝鲜战局恶化,解放军的武器还没有来得及换装。当时中国入朝部队就是靠着“万国牌”武器跨过鸭绿江,同世界上装备最强的敌人交手。

  在1952年国庆阅兵中,出现了160辆苏制摩托车组成的摩托化步兵方队,引进的苏制坦克、火箭炮也参加了检阅。1954年国庆阅兵时,全军已基本完成了苏式武器换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军队装备的标准化、序列化,这一划时代进步在阅兵中也显示出来。此次受阅部队的武器全部是引进或国内仿制的苏式装备。

  斯大林时期向中国提供的武器,大都属于二手旧品,除伊尔-28轰炸机和米格-15战斗机属于苏军现役新装备外,其余多属二次大战中用过的枪炮和坦克。当时的国外观察家评论,这时新中国军队的陆军的武器只相当于苏军二次大战后期的水平。

  1959年,59式坦克首次亮相阅兵式

  1954年以后,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又继抗美援朝之后实行了第二次飞跃。

  195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10周年阅兵,不仅规模空前宏大,最令人兴奋的是解放军带“五”字头的新式武器——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9式坦克、歼5型歼击机等纷纷亮相,都是中国根据前苏联提供的技术和样品自己生产,达到了苏军现役部队的装备水平,即在常规装备上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刘海健 杨明 柳建云 谢绮珊)

  十次阅兵特点

  1950年:战云笼罩下的阅兵

  受阅人数最多,达24000多人,阅兵后,10月19日志愿军就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1年:“骡拉”向“摩托”过渡

  第一次出现军事院校方队,民兵作为一个方队首次参加受阅,炮队则由“骡拉”向“摩托”过渡。

  1952年:公安部队首次参阅

  1952年公安部队发展到50多万人。另外,苗族、白族、蒙古族等十多个民族的民兵组成方队受阅。

  1953年:志愿军英雄受欢迎

  当年阅兵一个特点是志愿军的英雄们受到大家的欢迎。火箭炮兵作为一个兵种首次参加阅兵。

  1954年:骑兵最后一次参加阅兵

  苏式武器取代了“万国牌”武器。骑兵最后一次参加阅兵。

  1955年:佩戴军衔受阅

  1955年9月解放军实行了军衔制,当年人民解放军穿着新式军装,佩戴新军衔、新领章受阅。

  1956年:雨中受阅

  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在雨中受阅。因为下雨,国产喷气式飞机没有受阅。

  1957年:受阅人数最少

  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受阅。7000多人参加受阅,为13次阅兵中人数最少的一次。

  1958年:民兵方队规模较大

  1958年大办民兵师,民兵方队的规模比较大。

  1959年:武器国产化

  国产红旗检阅车首次现身。武器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参加国庆典礼的人数最多——70万人。

  ——点评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