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牺牲烈士安息在哪里
记者与老兵李志顺寻访了当年战场的每一处遗址,发现偌大的白马山上,仅车盘洞村有3个战士的坟墓,坟前青草依依,正是清明前后,坟头挂了青。
“他们虽无后(人),但村民尊敬他们,所以挂了青。”李老兵说罢,在坟前深深鞠躬,喃喃自语:“你们安息那么多年了,我还活着。我向你们鞠躬了……”抬起头,他眼里有隐隐泪花。
李志顺,山西黎城县人,随二野打进重庆后,于1954年9月从西南军区高炮524团转业。“我们那一批有300多个排以上干部转业到涪陵地区,我分到武隆。”
几十年来,李老兵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献给了武隆。他曾任县粮食局长、水电局长、农工部长等职,在白马山区修路、修电站、修水库,实践着牺牲战友建设新中国的遗愿。解放60年,他只回过山西老家两次,最后一次是1975年,见到了与他一起当兵的堂兄,堂兄说:“1947年,俺村出去当兵的有50多人,只剩俺俩啦!”第二年,堂兄去世。“现在,只剩我一个了。”说到这里,李老兵突然有些动情:“我们村出来的50多人,大多牺牲在参军后的两年内,也不知他们埋在哪里。”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永不还乡。
同理,白马山牺牲的战士,除少数立有墓碑和此后收殓入武隆烈士陵园,大多数仍安睡在白马山上。春天一年又一年,漫山遍野的山花,是否浸染过他们的鲜血?
山风吹过,无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