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白马山大战:解放重庆最为残酷的一场战斗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1 01:27:06

  光脚冲上山

  打散敌人一个团

  进攻白马山前,我所在先遣营任务是按野司首长命令抢夺敌伪档案。首长说,这些档案对建设新中国、打击敌匪特作用重大,必须有效、完整地抢救出来。因担心敌人销毁它,我们与一线部队一起冲锋,从彭水到武隆,与我们并肩前进的是11军32师94团和95团。

  11月20日晨,我们攻进江口镇,敌人放了火,部队停下来将火扑灭,继续向西追赶。没想先一步逃进武隆的敌76师、164师,竟在县城点火。当时县城很小,据老乡讲只有570户人家,我们冲进去时,到处在燃烧,满街是垃圾。我带全排冲进国民党县党部,还好,这里是砖瓦屋,没被烧,档案乱七八糟撒落一地,伪县党部书记杨定方、伪县长胡涛方早已仓皇出逃。

  22日清晨总攻时,我营与94团、95团从左翼钻山沟向白马山冲锋。按说除了抢档案,我们本无作战任务,但战士们按捺不住啊,都知道这是解放全国的最后几仗了。何况我们是野战军精锐,打下南京后,全部改换为日军制式装备,那是在南京郊外的一个大仓库,机枪、步枪、战刀还没开封,黄澄澄的子弹堆得像山一样,警卫团全是精挑出来的小伙子,身体棒、觉悟高,再不捞仗打,立功就没机会了。

  往山上冲锋,不是件容易的事。天雨路滑,许多北方战士的鞋早坏了,又不像南方战士那样会打草鞋,只能光脚。山上到处是刺笼笼,森林密不透风,雨水汗水把棉衣湿透了,加上战斗负重,冲到海拔1000多米的万家艮时,累得喘不过气。

  万家艮是敌人布置的第一道防线,在2288公里界碑处,敌人布下一个连,放了两挺机关枪,三门迫击炮,我们抄敌后一阵猛打,守军溃退。从万家艮到朝天望,敌人总计有一个团,当年公路两侧全是杉树林,对方不开枪,根本看不到人,我们与兄弟部队再次发起猛攻,将这个团打散。

  冲破所有防线

  打得敌人跪地求饶

  攻破万家艮,部队沿山梁向朝天望和风吹岭疾进。

  敌人在这一路布下5个团。攻到海拔1400米的川湘公路最高处朝天望时,已是中午12时。敌人蚂蚁般密布在几公里长的公路上。在我军强大攻势下,敌仓皇后撤,但后路茶园一带已被四野部队“踩断”,敌人无处可逃,相互挤压踩踏,许多人被挤下陡峭的蓑衣岩摔死。公路沿线到处是敌军尸体和炸毁的汽车。

  我率全排从朝天望山梁一直冲到断头岩上,用机枪和60炮居高临下向野槽坝打,敌溃不成军。我们冲下断头岩后,刺笼笼里突然钻出200多个老兵、女兵和随军家眷,跪在公路上(现蒲板小学前)哭喊:“长官,饶命啊!”

  第二天我们经过茶园第三道防线时,仍有许多汽车在燃烧,那是四野部队打的。

  茶园防线攻破后,宋希濂残军被截成几节,通讯中断,无法指挥。残敌被围困在九峰山、袁家槽、白果坪和豹岩一带,这是他们的第四道防线,兵力约5至6个团。我军主力从天池坪直下茅峰岩,除少数敌人负隅顽抗,大部分斗志全无。经过一天激战,敌军死伤惨重,豹岩下尸体成堆,残敌向贵州方向逃窜。至此,第四道防线全面崩溃。

  逃到马颈子、黑大桥的敌人已成惊弓之鸟,第五道防线形同虚设,我军势如破竹,围歼了敌人两个团,残敌拼命向弹子山和南川方向逃窜,前来增援的罗广文108军只能边打边撤,已无回天之力。

  三战友累死

  我军牺牲四百多人

  我们排打白马山时一路猛冲,为此累死3个战友。

  怎么会累死人?当年,我们跑步上山带武器,一个步兵的负重有五六十斤!包括一支步枪7.5斤、刺刀1.5斤、4个手榴弹6斤、6个枪榴弹2.5斤、4个地瓜弹2斤、180发子弹3.5斤、圆锹或十字镐2.5斤、钢盔2.5斤、背包5斤、米袋7.5斤、水壶2斤等,能不累吗?

  累死的战士一个叫张树全,外号“白面嘴”,年轻活跃,特别会讲笑话;另一个叫老郑,年纪大些,两人都是河北阳原人。老郑死在万家艮山顶,当时我刚冲上去,有战士喊:“排长,老郑不行了!”我回头看,只见他脸色苍白,嘴唇乌紫,还没等我问,他一头栽倒在地。因为得继续往前冲,没法掩埋,只好用军帽盖住他脸,再用油布遮裹起来。张树全累死在风吹岭上,也只能用军帽盖住他的脸。现在想来真愧疚--他们究竟埋哪里,至今一无所知!

  白马山战役虽击毙3000多敌人,但我军也牺牲了400多名战士。他们为打开通往重庆的大门,永远长眠在异乡高山上……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