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队美国飞机隆隆地出现在河谷上空。对于所有经历过飞机轰炸和扫射的人来说,那种被死亡追逐的恐怖滋味是难以忘怀的。这样的体验无论对于苦难的中国人还是狂妄的日本人都同样重要。因为没有人能够对抗炸弹的威力,就像对抗死神的降临。所以当美国飞机一出现在头顶上,丸山大佐就感到头皮发麻,一股不祥的气息从嗡嗡的震响的空气中迅速传导给他,使他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部队迅速隐蔽防空,进攻暂时取消。
然而这次美国飞机既未投弹也未扫射,只是威胁性地轰鸣着低空掠过,仿佛警告日本人不得轻举妄动。在战斗机掩护下,一队运输机又隆隆地飞来,于是目瞪口呆的日本官兵很快便看到这样一个精彩场面:双引擎飞机好像一条条笨重的大马哈鱼,沐浴着山间金色的朝霞,在空气的海洋里缓缓游动。它们像产卵一样从机腹里不停地排放出许多花花绿绿的降落伞,降落伞系着沉甸甸的铁箱和麻袋,准确地落在中国人的山头和阵地。毫无疑问,美国飞机的到来不仅及时解救了地面受困的中国官兵,同时更给他们输入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中国军的还击更加猛烈了。
此后一个月,美国人仿佛为了考验日本人的意志和忍耐力,索性把这种空中补给战术固定下来。运输机每隔两三日就定期飞来空投,有时单机,有时两三架,对地面无线电台有求必应。空投物品从炮弹、子弹、药品、饮水、粮食等军需品发展到大炮、睡袋、香槟、留声机和衬裤,几乎无所不包。有次从飞机上投下一门平射炮,不偏不倚砸在炊事班的汤锅里,致使一连士兵整整两天没有能喝上热汤。还有一次美国飞行员同地面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投下一袋女人裸体照片和刮脸刀,弄得那些天阵地上人人失眠,脸上都有刀片刮破的痕迹。
中国人依仗美国飞机的空中补给不仅巩固了阵地,而且有恃无恐,不把整整一个联队的日本放在眼里。后来,他们干脆让飞机'在阵地四周投入大量地雷,然后拉上一道道鹿若和铁丝网,把高地筑成一座密不透风的堡垒,致使擅长夜战近战的日本士兵一筹莫展。
同中国军队的这种立体优势正好相反,日本人的后方供应则时时遇上麻烦。美国战斗机好像凶恶的兀鹰一样四处活动,专门搜寻和袭击敌人的运输车队,轰炸公路桥梁,甚至连运伤员的担架队也不放过。日本军队的困境很快在战场上表现出来:弹药粮食缺少,攻击乏力;中国军队炮火不分白天黑夜猛袭,官兵士气下降,伤亡增加,等等。丸山联队长焦虑万分,他预感到这场战斗的失败已成定局。
不久,情报传来,中国军队利用加拉苏高地拖住日军,赢得宝贵时间,其筑路兵团已经通过地势险要的朗克普边境峡谷向新背洋推进。
十二月,筑路大军打通塔奈河谷,将公路推近到新背洋以西二十英里的南亚腊。中旬,新三十八师全线出击,日军一一四联队仓皇撤退,被迫放弃新背洋。
拉加苏之战历时五十天,日军伤亡近千人,却始终未能攻破两个营的中国军阵地.中国军队这种崭新的战术给日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丸山大佐在写给师团及军司令官的报告中惊呼:"......(加拉苏)高地之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例,敌人的变化是惊人的,希望能够引起司令官阁下的重视..."(《缅甸作战》)
但是这个局部战例并未引起日本将军们的足够重视,他们对中国军队的固有认识来自多年战场经验,而改变这种经验就不得不一再付出遭受打击和失败的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