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随着美国的参战发生大转机。由于美军1942年6月在中途岛海战和1942年11月在北非先后挫败了日本海军和纳粹德国的进攻势头,使战争的天平向着有利于反法西斯盟国的方向倾斜。为扭转颓势,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孤注一掷,妄图以空袭美国本土的方式釜底抽薪,挽救战场上的败局。
德国研制超远程轰炸机
珍珠港事件后,德国空军对研制六个发动机的超远程轰炸机的兴趣急剧增温,来自奥地利的著名火箭专家奥根·强卡博士提出了研制火箭轰炸机的方案。按他的设想,该轰炸机长为28米,翼展15米。起飞时将轰炸机安置在3000米长的单轨上,用火箭助推器将它加速至1.5马赫。轰炸机被火箭助推器发射出去后,火箭发动机开始点火,能产生100吨的推力,轰炸机再次被急剧加速,继续沿水平方向飞行。由于地球是圆的,轰炸机能飞出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当轰炸机升到160公里高时,驾驶员熄灭火箭,轰炸机开始下降。轰炸机进入大气层后,和大气层磨擦,产生巨大的热量。因为轰炸机携带300公斤的炸弹,德国想用它袭击纽约和华盛顿,或者攻击费城等海军造船厂。根据计划,投弹后的轰炸机继续朝西飞行,到达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各岛。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囚禁了墨索里尼,退出了轴心国集团。希特勒闻讯后怒不可遏,宣布占领意大利。随即,纳粹德国军方接管了意大利菲亚特、布雷达和比亚乔等军工企业,并将这些企业纳入纳粹德国的军工系统,在这里进行超远程轰炸机Ju390相关零件的制造。纳粹借助意大利工程师的力量,完善了另一机型Ta400的设计。三家意大利公司还制造了相关的实物模型,并按照同时生产五到六架飞机的规模准备生产模具。
日本造出“空中巨无霸”模型
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把美国看成头号敌国。日本的远程侦察机曾于1937年经几次降落加油后,从日本飞到伦敦参加英国王室的庆典,尔后又顺利返回。日本人备受鼓舞,他们梦想能用超远程轰炸机从空中对美国本土发起进攻。
日本中岛飞机公司经理中岛知久平曾提出研制一种“Z”型飞机。该飞机有三种机型:第一种是轰炸机,装有6台发动机,每台功率为3670千瓦,最大飞行时速770千米,炸弹装载量20吨。中岛知久平计划用它轰炸美国的军工厂、海军基地等,同时对美国大城市进行地毯式轰炸;第二种是空中格斗攻击机,设想在机腹上配备96门20毫米口径机关炮,飞临美国上空,从1.3万米的高空,攻击飞行高度较低的美国战斗机群;第三种是鱼雷攻击机,携带20枚各重1吨的鱼雷,用以击沉美国的海军舰艇。中岛知久平认为,只要日本拥有5000架“Z”型飞机,就一定能打败美国。
1943年4月,中岛公司开始研制代号为“G10N1富岳”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它是在“Z”型飞机方案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空中巨无霸,长460米,宽63米,高8.8米,最大时速78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1.5万米,乘员6人,装弹5吨,另有4门20毫米口径机关炮。
尽管计划如此宏伟,最终却连一台试验样机也没生产出来,原因是制造成本太高。从当时的日本国力来看,根本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因此,在1943年秋,图纸设计完毕后,曾制造了一个木模型飞机,停放在中岛飞机公司的小泉制作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