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认为“共匪”具有诚意,自己甚为乐观。逐谋设法向委员长陈说。曾去南京,思觅机会,惜屡未得尽言。而因粤变,更致无缘陈请。迨蒋委员长避寿至洛阳,适又有阎百川(即阎锡山)等会聚,我想这是最好机会,可以提出来讨论。不意,蒋委员长在阅兵训话时,严厉斥责“共匪”为最大的汉奸,一般人愚昧,不明“共匪”之居心险测,妄言容共,实皆为“共匪”之张本。我聆听之下,希望落空,甚为懊丧,曾自饮泣。因而愤恨消极,思谋引退,原僚属所反对,讥我不负责任,不体念部属,动则屏抛他们。曾对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谈及此事。彼深为同情,劝我不可消极,此为国家大事,应一往直前,不计利害,求其不达目的不止。此处我应当略说一说,杨虎城与我的关系:
杨虎城本出身草泽,具秦人慷慨激昂之素性,其粗鲁过我。他同情我的主张,认为停止“剿匪”,从速准备抗日,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为部下的,是应当向长官直陈几谏,这也见我们的天职。蒋委员长虽然有抗日的意向,但为亲日者流所左右。待蒋委员长再来西安时,我们要强颜直谏,用一切办法,不达目的不止。一切行动,他皆愿以我之马首是瞻。
迨至十二月初旬,蒋委员长由洛莅节西安。我曾两度悍然陈词,因彼时心气浮动,话无伦次,深受责斥。羞忿忧惧,冲动无已。决心武力要请,遂生十二日之变。当事发之初,我曾同杨虎城等会商,变乱目的,促请蒋委员长停止剿匪,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日。在事变的翌日,我在“剿匪”总部及西京公园,两度公开的演讲,曾声述蒋委员长乃是我等最高的领袖,请大家勿生误会,勿起怀疑。
事发之后,我深悔孟浪,彷徨无策,遂邀周恩来来西安会商。……除我之少数僚属及杨虎城知晓外,共产党事前未参预也。于二、三日后周恩来携同博古等三人,到达西安,彼等亦讥诮我等行动过于孟浪,遂共商如何结束之策。彼时我已读过蒋委员长的亲笔日记。惭愧万分,自念侧身旌麾,滥竽党籍,未能窥其高深,鉴其苦衷。但事已至此,使我彷徨无据,进退维谷者!蒋委员长刚正严厉,无论何等言词,皆不准我陈述;全国人心惶惶,舆论沸腾;中央的部队,日益逼近,内战即起燃眉;西安少壮辈的叫嚣,不达到八项要求不止,杨虎城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心情。我睹此情形,五衷疚焚,本欲救国,反致误国,遂决心牺牲自身,悬崖勒马,速为约束,以遏万劫之祸,……不为仇者所快,使日寇坐收渔人之利。但回旋无地,无法收场。幸蒋夫人、宋子文、端纳诸人先后莅陕,从中斡旋,……不但我应该感谢她和他们,后之读史者,对此诸人,亦应表崇敬,要知在当时的西安,人皆目之为虎穴鬼窟,避之犹恐不遑,安有冒生死之危,冰天雪地飞航之险,千里来临乎?须眉如斯,蒋夫人真堪称颂为巾帼豪杰也。
蒋委员长谨允将我等所提之八项要求,可提交中央会议讨论,但又声明,在会议席上彼将表示反对。我几经周折,对西安人士,方能加以说服。终于二十五日圣诞节,腼颜恭护蒋委员长及蒋夫人诸位飞往洛阳。临行之时,蒋委员长召我和杨虎城,深切地训诫。并再三阻止我的同行。我思为了国家的纪纲,领袖的尊严,我既肇此祸乱,不能再计及荣辱生死,甘愿牺牲自身,以维国法,以炯后人。遂违命陪同莅洛,转去南京。
坦白的自我批判
我素日喜欢有这样的两句诗:“大梦谁先觉,平生余自知。”要人家来检测,不如我自己来分析。我认为究原祸始,是由于我的个性。我今愿坦白的自述,以免后之人,发生疑难,枉费推敲。不但后之人,就是今之人——甚至于我的朋友们,有些对于我的批评,我认为是不大正确。不但在国内,在外国报纸杂志上,我常看到:称我这个人为mysetious (具神秘性)。
一个人讨厌的是,常把自己挂在口头上。可是现在我必须得把我的性格说一说,使人明了,俾容易去研究与我们有关的那些历史上的问题。我这个人,用好的话来说:是从善如流,知过必改。用另一个字眼来讲,是轻信易惑,见异思迁。我对于中国的传统礼教,是接受的不大多。自幼就具有不柔顺的性格:违犯我的父母,违犯我的老师,违犯我的长官。富有同情感:同情他人,同情对方,甚至钦佩我的敌手。我想,实际情况许是由于我爱好运动而来的,所谓公正处理、竞技精神。
举例来说吧:我少年时最喜欢打网球,常同人家竞赛,凡是我打输了,我没有赖过账,或者是羞恼。我自己已经打输了,我承认我的技术不如他,我觉着这并不是我的对手怎么样的高强,实在是我自己低弱。
我这个人就有点这个怪脾气。假如我承认某人的某件事是对的。或者我是错了的,我可以向任何人认错低头。我过去曾给我的部下,我的仆从,赔过罪,我曾用金钱或礼物,赔偿我对他人的错失。假如我自己是没有想通,我不承认那件事是对的,或是觉着我是有理的,对于任何方面我也不肯屈服。这就是我桀马不驯,玩世不恭的天性。而我过去最大的弱点,是我不能沉思静虑,又素匮修养,凡自以为是者,辄一意孤行,不顾一切。如今思来,深为悔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