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红顶巨贾霍英东:第一桶金来自抗美援朝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15 18:33:32

  1964年对霍英东来说,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他以香港观礼团副团长的身份,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建国15周年国庆招待会。他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也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

  多年之后,霍英东仍然时常对他的家人提起那次会面。而事实上,他也一直珍藏着那次招待会的请柬,请柬上有毛泽东等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落款。

  回到香港后,次年6月,他即发起成立了“香港地产建设商会”,而且“完全没有争议”,“大家都支持”他担任首届会长。商会的会员包括了香港房地产业界几乎所有中坚力量。

  据新华社驻香港分社人士向《霍英东全传》的作者冷夏透露,20世纪70年代初,霍英东几乎每月都会邀请商会的主要会员李嘉诚、何鸿 、李兆基等到他家吃饭,而他的另一位重要客人,恰是新华社香港分社当时的社长梁威林。

  “大家无所不谈,谈的比较多的就是国内的情况和香港的前途。”冷夏在《霍英东全传》中引用该人士的话说,“在我们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霍英东)帮我们打开局面。”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时期,霍英东就上了美国情报机构和港英当局的“黑名单”,只不过在他的经济实力还有限时,港英当局只把他看作一个“一般的违法分子”。但当他的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时,他受到了重大的压力。

  1965年,香港房地产业日趋萧条,港英当局推出了海军船坞地皮试图救市。但当只有霍英东一人投标时,当局突然选择了收回地皮。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1956年霍英东的楼盘“蟾宫大厦”热卖时,“霍英东战时走私,港府要将其递解出境”的流言突然传遍港九,引发买家恐慌。霍英东的“立信置业”不得不在报纸上刊登“重要启事”,声明“近有无耻之徒散播谰言”。

  “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霍英东一方面尽量改善与港府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内地接触,建立友好的关系。”《霍英东全传》一书中写道,“但是,他与内地接触,总免不了会顾虑重重,……只好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第一次赴北京,霍英东选择了绕道澳门。曾有人认为,他是为了避人耳目,不想被港府知道,以免被贴上“亲共”的标签。

  然而有些事情,他躲不开。内地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香港和澳门。港澳“左”派发动的工潮、游行,不幸引发了流血事件。面对这一切,霍英东选择了暂时离开香港。

  不过,即便他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游历半年,当霍英东回到香港,首先面对的依然是港英当局的刁难。

  1967年,霍英东旗下的“星光行”恢复招租,其中一个较大的租户是经营中国艺术品的中资背景的“中艺公司” 。在中英关系陷入低潮时,这份租约给他带来的是美英的“政治迫害”。美国驻港领事馆禁止“星光行”的租户买卖美国商品,而香港电话公司拒绝为“星光行”驳通电话。

  最后,市值超过30亿港币的“星光行”,霍英东只得以不到4000万港币的价格出售给了英资的“置地公司”,并从此淡出房地产市场。

  “港英当局的歧视,困扰着霍英东的后半生,他变得沉默寡言,处事低调;对一些商业活动的选择和决策,未必只是从经济利益出发,可能还考虑经济利益以外的其他效应,没完没了地承建工程,可能就是这样的商业决定。”《霍英东全传》这样写道。

  “很少人像他牺牲那么大,生活上的磨练那么多。”霍英东多年的好友何铭思说。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霍英东始在香港经营“东方石油公司”,售卖在中国内地出产的石油产品。

  与此同时,整个1970年代,恢复中国在国际体坛的应有地位,成为霍英东的主要战场。中国在亚洲14个单项体育组织中攻城拔寨,霍英东先生就是开路先锋。在谈判与斗争中,既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同时允许台湾以中国地方名义入会,就是霍先生提出来的,并最终成为解决中国席位的基础。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