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人来说,《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反映了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功。德国实现了从敌对状态开始时便提出的某些战争目标。德国人不仅使俄国中立化,而且如今还通过设置在新独立国家首脑地位的傀儡而控制了东欧。一定数量的德国部队留在东线来维持这些新作出的安排,但这时已经不再是两线作战了。大批德军已经从东线调往西线。从1916年8月起,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为首的德国统帅部准备在法国集中进行最后的打击,以便在1918年结束战争。
1918年实际上是一个竞赛的年头,要看美国的援助是否能以足够的数量尽快地运抵欧洲,以便抵消德国从俄国崩溃中所增添的力量。这一年3月,德国开始以施放毒气和使用六千门大炮的轰击,发动了一次难以对付的进攻,迫使法英两国后退。1918年5月30日,德国人再次进兵到距离巴黎只有37英里的马恩河岸。尽管美国参战已有一年多时间,但在这时,美国只有两个师在作战。因此在战争的这个时候,出现两个未解决的问题,一是美国究竟怎样参战,二是美国集结它的海外部队究竟需要多长的时间。
美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上面我们曾经看到,威尔逊总统是如何顽固地坚持中立立场的。当时,美国人民的意见是分歧的。许多人出生于欧洲或是移民的后裔。那些属于爱尔兰血统的人是反英的;而那些具有德国血统的人则往往是同情德国的。另一方面,在美西战争和英布战争之后,美国出现了一股空前强烈地对英友善的明显潮流。向协约国出售战争物资,以及购买协约国各国政府发行的债券,都是对协约国的胜利提供物质上的援助,尽管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对于那些非孤立主义者来说,他们的理想都是倾向于英国和法国一边的。因为协约国的胜利而不是德意志帝国的胜利才会明显地推动民主、自由和进步的事业。另一方面,英法两国也被怀疑多少抱有不纯的动机,而且它们还跟俄国的独裁政府,即反动的、残忍的沙皇制度结成同盟。
沙皇制度的崩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在俄国,民主进步的人士也站到了前台。此前人们从未听说过列宁,也未预料到会有布尔什维克革命。1917年春天,看来俄国正沿着英国、法国或者美国已经走过的道路而开展斗争。思想上的障碍已经去掉,而要求美国采取干涉以保证民主的要求变得更为坚决了。
德国人已放弃使美国置于战争之外的打算。由于受到封锁而变得前所未有的紧缩,加上不能在陆地上取得决定性的结果,德国政府和统帅部更乐于倾听潜水艇专家们的意见。后者宣称,假如放手让他们干,他们将迫使英国在六个月内投降。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声称只靠一个军种就能单独地赢得战争的主要事例。对此,政府的文官与外交官员都慑于跟美国交战产生的后果而表示反对。可是他们的意见遭到否决,这是德国陆军和海军已将最高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真实事例。无限制的潜水艇战预定在1917年2月1日恢复进行。人们都预见到,美国将要宣战,可是,德国统帅部却认为,这并不会有直接的影响。他们在1917年(这是准确的)估计,美国宣布参与欧洲战争与美国直接出兵参战,这中间一定间隔一年左右时间。同时,战争策划者说,在六个月内,他们将迫使英国承认失败。
1917年1月31日,德国人将重新恢复无限制潜水艇攻击的消息通知威尔逊。他们声称,只要在不列颠岛周围或者在地中海区域内一发现任何商船,他们就将它炸沉。威尔逊与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并且下令武装美国货船。同时,齐默尔曼电报的公布,使许多美国人相信德国人确实是侵略者。德国的密探也在美国进行活动,为的是煽动罢工,并且在那些为协约国制造军火的工厂中制造爆炸事件。在2月和3月,有几艘美国船被炸沉。美国人认为所有这些活动触犯了他们作为中立国的权利,威尔逊最后断定,德国是一种威胁。在作出决定之后,威尔逊看到正确和错误做法一目了然,1917年4月6日,他获得国会通过的令人振奋的参战宣言。美国之参战将“使全世界民主制度不受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