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揭秘中美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生死较量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13 10:43:18


  但志愿军装备的米格-15也不是平凡之辈。它是由苏联着名的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苏联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苏联早在20年代就开始了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究工作,但进展远远落后于英德两国。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苏联缴获了大量有关喷气发动机的研究资料,由苏联卫国战争中两家最负盛名的歼击机设计集团雅科列夫设计局和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简称“米格设计局”)同时展开研制,分别利用德国的喷气发动机和苏制飞机的机体,研制出雅克-15和米格-9喷气式歼击机。1946年4月24日,两种飞机同时作了首次试飞,通过了鉴定,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苏联。这是苏联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但由于发动机性能差,推力不足,飞机时速只有800公里,无法对付高速度的轰炸机。米格设计局随即按的要求开始研制更新型的喷气式歼击机,机型定为米格-15。此后不久,英国人的第一次“慷慨大方”导致了米格-15的诞生。苏联设法从英国进口了25台先进的“尼恩”和“德文特”离心式喷气。1947年6月,米格设计局使用一台“德文物”发动机制成了第一架米格-15原型机。苏联的克利莫夫发动机中心很快仿制出推力更大的“尼恩”发动机,定名为PⅡ-45,为米格-15的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1948年底,米格-15开始大量装备苏联空军,最初集中部署在莫斯科周围,并迅速成为苏军的主力歼击机,主要用来对付美军的轰炸机。

  米格-15是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中的“佼佼者”。苏联专家吸收了德国技术,完善了后掠翼设计,并应用于米格-15。它采用了半硬壳式结构,为全金属(铝合金)机身,机翼为后掠中单翼,尾翼很大,带后掠角向后倾斜,水平尾翼高高装在垂尾上,成为米格-15的显着标志。武器系统为3门机炮,1门为37毫米口径的H-37型,2门为23毫米的HC-23KM型,均装在机头下部,备弹200发。机载设备有瞄准具、无线电台、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信标接收机等。飞机翼展10.08米,机长10.10米,机高3.7米,空重36吨,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1070公里,飞行高度1.55万米。

  米格-15的飞行性能在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中可以说“出类拔萃”,它的飞行速度、火力、机动性远远优于的F-80和F-84,只有美军的F-86堪与其比。它的37毫米机炮可轻松地击穿F-86的飞机装甲,虽然在水平盘旋、俯冲加速性和作战半径上不如F-86,但由于推重比大,爬升性能出众,在此方面压倒了美国的所有同类飞机,使它的垂直机动能力非常优异。所以米格-15和F-86的性能各有千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飞机数量处于绝对劣势,飞行员缺少作战经验的情况下,能够同世界上的第一空军强国相抗衡,可以说米格战斗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使空军在成立之初,装备技术水平就达到了世界一流。随着志愿军空战能力的提高,“佩刀”式飞机无疑便成为米格-15的下一个战利品。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