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内幕:美曾告诫苏联别插手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12 13:27:33

  据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实权派人物、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称,美国很快接收到这一重要战略信号。在苏联展开对美国战略进攻,且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背景下,美国认为此时继续打战争已不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完全可以利用中苏关系的恶化“以中制苏”,而不必去和为敌盲目消耗国力,就可以达到遏制苏联扩张的目的。前提只有一条,就是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对来说,和改善外交关系具有绝对的主动权。只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就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对于中国来说,中苏关系的恶化,在外交上使中国比较被动,急需寻找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个对抗的大国的外交改善,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双方战略上的需要,因为双方有着一个共同的威胁--苏联。

  当然,这其中彼此也一定互有条件。譬如,必然要求从撤军;而对美国来说,撤军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在中苏对抗的第二年即1969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请即将访问北京的总统叶海亚-汗转告中国政府,美国准备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这一战略调整,使其在后面近20年的东西对抗中与苏联相比占尽优势,苏联最终分崩离析。可以这样说,美国如今的霸权地位,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借助的力量实现的。反过来,中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崛起,同样也是借助美国的力量。中美的特殊关系,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

  因此,从战略上说,美国在战场的重创,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因祸得福。正是美国在越南战场陷入泥潭不可自拔,使西方对苏联的压力骤减。同时,鉴于美国对苏联的包围形势,苏联不得不投鼠忌器。如此的结果就是,中苏矛盾激化,最终形成对立格局。而中苏对立格局的结果是,美国得以从越南战争中抽身。美国只要在西南方扼住苏联的咽喉,就能制服这头庞然大物。于是,美国在龟缩的同时,和这一大国合作,在东方牵制住苏联,成功遏制苏联在东方的继续扩张。

  20世纪整个70年代,美国基本处于守势。守势下的美国,促成第四次中东战争。并在之后的数年,彻底分化阿拉伯联盟,将阿拉伯联盟从苏联阵营争取到自己这一边。当然,这也都是拜野心勃勃、同时又投鼠忌器的苏联所赐。

  苏联帝国梦的破灭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阿拉伯国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使其对苏联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阿拉伯国家在的领导下,不愿再充当苏联的附庸。于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和中东的关系已不是附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