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底,平沼内阁在一片声讨声中辞职。9月15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协议,决定结束哈勒欣河流域的一切战斗行动。哈勒欣之战让日本人饱尝“北极熊”的厉害,从此以后,日本军队再也不敢“北进”。
2、昆仑关:“钢军”魂断雄关
1939年9月,欧洲大战爆发,日军决定利用英法卷入欧战,无暇东顾的时机,出兵广西,进攻云南,切断中越交通,断绝西南的国际补给线,进一步封锁中国,威胁重庆,达到其以军事行动配合政治逼和的目的。
11月15日,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在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掩护下,偷袭广西沿海的钦州湾,并于24日攻占南宁,随后主力北上,先后攻占了高峰隘、昆仑关。在昆仑关附近公路的东西两侧,中日双方军队仍形成对峙局面。
昆仑关是南宁的北大门,军队要收复南宁,控制南宁至宾阳的公路,首先要攻克昆仑关。12月16日,蒋介石下达反攻命令,并指派杜聿明的第五军担负反攻主力。18日,杜聿明命令部队向昆仑关发起进攻。在战车、火炮的掩护下,进攻部队猛烈冲杀,锐气十足。据守昆仑关的日军难以抵挡,阵地连失。战至中午,攻击部队已连克昆仑关外围各据点,迫近昆仑关附近的九塘。
经过两天激战,攻击部队虽然接近昆仑关,但还没有真正攻占有利地形。为争取主动,杜聿明命令第一师左翼部队向653高地发起攻击。第一师官兵以高昂的代价夺取了这场关系战役全局的战斗胜利,占据了极其有利的地形。随后,第一师又攻下了罗塘高地。此间,日军第二十一旅团急忙支援罗塘,在七塘附近被围困,突围中日军伤亡惨重,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受重伤,不久不治身亡。
在进攻罗塘的同时,杜聿明命令二零零师向界首附近高地攻击,日军据险阻击,难以近敌。此时,空军出动4架战机支援,日军想当然地以为是自己的飞机,急忙铺下信号板,标示自己所处位置,不料遭到沉重打击,乱成一团。二零零师官兵乘机蜂拥而上,一举拿下界首南段的制高点。至此,昆仑关附近的3个高地,均被中国军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