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一系列轻率的改革举动又给越南带来了第三个大问题。自90年代开始,越南开始大力推动私有化。这一方面提高了个体经营的灵活性,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但另一方面,由于越南决策者只看到了市场化好的一面,使改革过于简单、片面,这等于是越南国民经济这部机器只装了“油门”却没有装“刹车”,使得越国内出现贫富差距加大、政府威信下降、社会思想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最初并不是很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世界的经济都处于一个长时间的景气状态,同样是那段时期的受益者,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存量分配的问题,而如果增量一直很大,那么这些问题就不会让人们察觉出来——大伙的日子都在变好,无非是有的步子大点有的小点,但终归都会有一个不错的预期,所以老百姓也就不会太热衷于掺和政治,最多把它当作一个谈资而已。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之后,一切幻像都戛然而止了。那一年越南经济就如同一个一脚踩空掉进下水井的人一样,前一刻还稳稳当当享受欧美的一片赞美声,之后就迎来了高达25%的通货膨胀。
经济的问题最终必然要波及政治,以往的谈资变成了人们发泄愤怒的平台,而南部的旧势力也开始活跃起来。除此以外,也开始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对国内进行渗透,一方面向越共政府施压,另一方面为“颜色革命”布局——当初美军在越南苦战十年,最终在支撑不足之后才选择“体面地离开”,如今翻盘的机会既然来了,那美国政府自然没理由放弃。
几种因素相互叠加,使得政局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征兆。这种时候,越南高层企图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转移国内压力也就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了。而反对派同样也希望借此能有文章可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其在河内市能通过民间串联连续组织起数次大规模游行。
由此在越南国内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政府一方面试图通过在南海“发飙”在老百姓眼中重新树立形象,为此不惜一再在南海主动挑起事端;另一方面却又不敢把事情真的闹大——真打起来越军的赢面小得微乎其微,而一次战败很可能彻底压垮越南政府。越南国内企图“变色”的反对派也在拼命造势,一再挑动老百姓的民族主义情绪。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一是通过一系列造势,把自己塑造成了民族尊严的扞卫者,由此收买了人心(可笑的是这些人其实一直企图把人重新请回来,让越南重新成为西方事实上的傀儡);二是可以借此把越南政府架在火上——如果越南政府回归理智,那么就会被反对派说成是卖国;如果政府一条道走到黑最终战败,那么就会被反对派说成是无能。而无论是“卖国”还是“无能”,最终的结果都将是越南政权变色,反对派上台,美国人以及西贡政权的大地主、大财阀重新回来,整个越南的民族解放事业重新倒退回半个多世纪前。
上述也是目前所不好处理的地方,在战场上打败海、空军并不难,但一旦因此导致越南出现政权崩盘,那么后面很可能在这里再现一个缩小版的“苏东剧变”,甚至使越南重新出现南北分裂的局面。无论是出现哪一种情况,都非常可能导致的势力重回。如此中国当初十年抗美援越所取得的地缘战略成果也将遭受重大损失。这一点在后面的文字中将会详细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