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时刚过,越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两个加强连的越军分左右两个方向向无名高地发起了进攻,李水波所在的断崖成了进攻的重点,在猛烈的机枪火力掩护下,越军用低姿匍匐的方式向他逼近。李水波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向敌人猛烈射击,越军被李水波和高地上的火力赶了回去。
但在战斗中李水波的腿部被枪弹贯穿,携带的弹药也打光了,他果断地抓起身边的最后一支武器——爆破筒。为了将越军引离山腰上的点火站,李水波艰难地爬出掩体,向越军的方向爬去。山腰上点火站的战友看到这种情况,抄起冲锋枪准备冲下山去救回李水波,但是越军再次开始了炮击和进攻,猛烈的火力将他们压制在掩体里面动弹不得。
涌上来的越军成扇形围住了李水波,他们发现李水波卧在地上一动不动,身边也没有了武器,又负了伤,便放心大胆地向李水波靠近,意图活捉李水波。就在他们距离李水波二、三米远时,只见李水波突然翻身坐了起来,胸前的爆破筒“嘶嘶”冒着白烟,瞬间一道橙红色的光闪过,李水波和6名越军同归于尽。
壮士三:依然健在的“黄继光式战斗英雄”——杨某某(鉴于英雄依然健在,故隐其全名)。他是广西边防某部21连战士,广东省徐闻县人,1978年3月入伍。
1979年2月17日,攻取那行地区4号高地的任务交给了杨某某所在的21连,一排组织了爆破组,准备用爆破方式对付任何企图阻止我军前进的暗堡。下午18时整,在炮火的掩护下,担任第二爆破手的杨某某手握爆破筒跟在排长身后,迂回到高地南侧,第一爆破手很快解决了一个暴露的地堡。这时冲锋号吹响了,21连的战士们冲向4号高地。
突然,越军设在坑道上的另一个地堡里面的一挺重机枪打响了,弹雨居高临下封锁住我军主攻部队前进的道路,部队出现了伤亡,前进受阻。能不能按时夺取4号高地关系到整个战斗的胜败,杨某某利用地形和1m高的茅草作掩护,向地堡接近。在距地堡10多米的距离时,他从手榴弹袋中取出一枚手榴弹向地堡投去,手榴弹落在地堡外的射击孔前爆炸了,地堡中的越军暂时停止了射击。
就在这一瞬间,杨某某一跃而起,像离弦之箭一样冲到地堡射击孔前,将爆破筒捅进了射击孔,正要拉火,可是爆破筒被地堡中的越军推了出来。杨某某决定改变方法,他用左手握住爆破筒,右手拉燃引信,再次把爆破筒塞进了地堡,就在杨某某要离开时,地堡中的越军又一次拼死把爆破筒推了出来,马上就要爆炸的爆破筒落在杨某某的右脚边上。转瞬之间,杨某某以神速而迅猛的动作,双手抓起爆破筒第三次将其全部捅进了地堡的射击孔中,随后极为机智地顺着山坡向下一滚,几乎就在同时,暗堡、机枪和里面的越军一起化成了飞灰。杨某某躺在2m外的山坡下面,奇迹般地只是耳朵暂时失聪,并无其他伤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