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0年底到1952年2月,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相继组织了红河中游、东北(18号公路)、宁平、和平等平原战役,同时从军事训练、培训干部、保障后勤入手,在越军扩建主力部队、加强军队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着,从1952年10月到12月,越军在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又发动了西北战役,歼敌1.38万名,解放了约2.8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5万人口,不仅扩大和巩固了越北根据地,而且为最后的战略决战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入越三年,军事顾问团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战果。对此,越方表示高度肯定。为表彰顾问团的功绩,1953年9月,政府在越北根据地举行隆重的授勋大会,授予罗贵波、韦国清二级胡志明勋章,梅嘉生、邓逸凡二级军功勋章;授予军事顾问王砚泉、政治顾问李文一三级军功勋章;授予其他30余名顾问和工作人员英模勋章和抗战勋章。
在战场的另一方,已经走向下坡路的侵略军并不甘心接受失败。尽管国内财政拮据、反战民情不断升温,法国政府仍决意继续以军事手段来解决印支问题。1953年5月,法国新任支那远征军总指挥纳瓦尔上台,立即部署新的军事计划,希望扭转在印支战场上日益被动的局面,并争取在三年内反败为胜。作为的后援,一直将印支半岛看作是远东防苏反共战线上的重要一环,在停战后更加紧了干涉步伐,将对法军援增加50%,另为组建南越军队拨款4亿美元。据统计,从1951年到1954年7月,美国政府对法计划军援数额高达20多亿美元。不过,如此高昂的赌注也无法挽回法军最终失败的命运。
中共中央一直密切关注着越法战局形势的变化,在认真分析了法军的新动向之后,向越方提出了先夺取越西北和上寮、再逐步向南推进的战略方针。1953年11月,越共中央批准了军事顾问团拟制的冬季作战计划。正当人民军向越西北进军,准备攻打莱州之时,法军急调6个营空降到莱州以南的战略要地奠边府,并陆续增派兵力,修机场,建工事,构筑从奠边府到上寮的南乌江防线,企图重占越西北。12月,越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奠边府作战方案,决定成立奠边府前线党委和指挥部,由武元甲任总前委书记和总指挥,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为前线总顾问。胡志明指示:“全军、全民、全党务必集中全力打好这次战役。”
解放莱州后,越军开始对奠边府实施包围。而法军也迅速将该地区的兵力增至16个营,并划为南、北和中心3个分区,建成了由49个大小据点构成的8个据点群和2个野战机场,奠边府被宣称是东南亚的“凡尔登”(着名要塞),是“不能攻克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