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尚在开城谈判的邓华考虑到,经过前5次战役的打击,敌方已经认识到“深沟高堡,固守以待”的重要性,已经构筑了大量的永久性防御工事。我军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阵地攻坚,恐于我不利。因此,他同时分别致电毛泽东和彭德怀,提出“目前不进行战役反击”,而“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也就是在战场上始终保持对敌军的威压态势,从而迫使对方既不敢让谈判破裂,也不敢向我军实施全面的进攻。
彭德怀最后接受了邓华的建议,第六次战役只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准备,而最终没有付诸实施。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它避免了可能给我军带来的再一次大规模伤亡,又没能让敌方捞到任何便宜。
不仅如此,在战场的谈判中,邓华还提出了对后来签订停战协议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议。当时,在讨论军事分界线时,朝中方面提出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而美方凭借其海空军优势,认为分界线应在朝中部队阵地的大后方。根据这个意见,他们不费一枪一弹,就可获得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是所谓的“海空优势补偿论”。
为打破僵局,邓华想到了一个新方案。他以个人名义致电彭德怀并毛泽东,提出以现有停战线作为分界线的建议。他认为,现有停战线同三八线相比,虽然东线对方在三八线以北占的地方,比西线我方在三八线以南占的地方多一些,但我方占据的地方,有开城这样的重要城市;整个开城地区,加上瓮律半岛和延安半岛,人口比敌占地方多三分之一;且地处平原,是的粮仓,还是着名的高丽参产区。相比之下,敌占三八线以北地区,则是人口稀少,山高地瘠,气候寒冷。

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批准了这一建议,并经由金日成同意,将这一建议作为朝中代表团的建议提交对方,很快得到了对方的同意。这一建议从战场实际出发,又合乎国际战争中停战的惯例,赢得了国际舆论的普遍支持,对于打破谈判僵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志愿军代司令员任上
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但又想通过战争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就是1951年夏天后的心态。中朝方面当然不愿接受,这样双方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新纪录。
与谈判相伴随,双方都失去了发动大规模攻击战的动力,都忙于在己方修筑防御工事,打阵地战。这样,战争进入了差不多两年之久的阵地防御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