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在即,为确保万无一失,林彪亲自带着司令部指挥参谋人员于4月初赶到四平,视察战场情况和部队的防御部署,检查战备状况。当林彪看到市委书记刘瑞森正在指挥群众配合部队修筑防御工事,开展战备工作时非常高兴,并鼓励四平市卫戍司令部和城防指挥部的同志们说:“老蒋有言,得四平者得东北,得东北者得天下。所以,四平是决战之城,我们要在这里和国民党军队决一死战!”随后林彪又指示卫戍司令部的同志:“你们要全力守好城池,兄弟部队将在城外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支援你们!”视察后,林彪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梨树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庄。
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派东北保安司令部保安副司令长官梁华盛到铁岭设指挥所,指挥国民党新一军和七十一军向四平街进攻。
1946年3月中旬起,国民党新一军第三十师、第五十师分别由沈阳皇姑屯、平罗堡出发,沿中长路北犯铁岭。第七十一军(欠八十八师)则由法库北进,企图经八面城迂回四平。但当时的北疆之春,雪化冰消,国民党军的军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运动缓慢。
为争取更多的防御准备时间,林彪命令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七旅和十旅在铁岭附近选择有利地形设置阻击阵地,实施运动防御,尽最大可能消耗敌人进攻力量,迟滞敌人前进速度,掩护主力部队向四平集结。如果东北民主联军能在运动战中粉碎敌人的进攻,就可避免或削弱国民党军的攻城之役。
向北推进的国民党军队虽遭东北民主联军重创,但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进攻势头并未因此而减弱。在杜聿明的再三督促下,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郑洞国终于率部队进抵四平城下,并很快对四平街形成了弧形攻势部署,四平保卫战一触即发。
林彪站在四平阵地前沿,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敌人的部署,不禁眉头越皱越紧。虽然已调集梁兴初、黄克诚、万毅等部向四平靠拢,但他仍觉得实力不足。走出阵地,林彪对身边的参谋人员只扔下一句话:“急电长春部队南下增援。”
陈明仁从沈阳回到七十一军后,因第七十一军在金山堡、大洼已遭到林彪重创,不敢分散,一直紧跟在国民党新一军左右。而新一军由于前一阵一直由东北保安副司令梁华盛指挥,连遭民主联军打击后,杜聿明对这个王牌军的表现极为不满。此时,原军长孙立人在尚未回来,杜聿明撤换梁华盛后,决定暂将该军交给郑洞国指挥。郑洞国接手后,正想凭借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一展自己的雄风。所以,在杜聿明要求尽快力克四平的命令下达后,新一军进攻速度最快。
4月18日这一天,郑洞国令新一军的第三十师、第三十八师和第五十师轮番轰炸四平外围的民主联军阵地。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国民党军首先对四平南郊玻林子、新立屯、海丰屯及路东鸭湖泡一线展开猛烈的重击。炮弹如冰雹一样落在民主联军的阵地上,平均每分钟30多发,各种工事堑壕瞬间被夷为平地。整个阵地到处是弹痕累累,平均每五六米就有一个弹坑,所有工事堑壕大部分被炸平了。经过3个小时这种大密度的炮火猛烈袭击后,国民党新一军的步兵紧跟其后,向东北民主联军的阵地潮水一般发起疯狂攻击,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但东北民主联军的奋起反击没有让国民党军的进攻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