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外的推测,091型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下最髙航速为26节(也有—些国外文献推测其航速为25节或27节),092型的水下最高航速,国外分测大约为22节。
从外观上看,092型的艇体近似 于拉长的091型,全长120米,最大宽度10米,水面状态吃水8米,水面排水量6500吨,水下排水量7000吨,最大下潜深度300米。
采用近似水滴型艇首、单轴推进、十字型尾舵,首平衡舵安装在指挥台围壳上。潜艇采用双壳体设计,因而艇体上从艇首到尾部,布置有排列整齐的排水孔。
092型艇的龟背是其最明显的外观特征,龟背前缘从指挥台围壳处开始,至接近艇尾处开始逐渐降低、最终与艇体融合,导弹舱发射口髙出圆柱形主艇体约3米。
092型艇的反应堆与091型艇大体相同,为压水堆型核反应堆。此型堆的设计较为成功,是世界各国研制的第一代艇用核反应堆中最为经典的一款型号。反应堆的堆芯、回路可靠性较高,服役四十年来未发生过严重事故,至今仍在现役。
在武器装备方面,092型艇除携带12枚潜射弹道导弹外,艇首还安装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总共可携带 12枚鱼雷。该艇服役时,配用的鱼雷为国产直航鱼雷或声自导鱼雷,2006年后可能已换装大型线导热动力鱼雷。
092型的建造与服役
随着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方案设计接近尾声,1970年9月25日,我国 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建造准备工作启动。
1972年初,该艇完成了施工设计。按照原计划,该艇应于1973年下水,但最终因各种原因,1981年才真正下水。建造进度迟缓的原因,除“文革”的干扰外,还与潜射弹道导弹及发射系统的技术难度大、部分关键技术解决较晚有关。
在当时,曾有部分人提出,核潜艇可以不等潜射导弹发射系统研制完成,艇体先行下水试航,发射系统等欠缺的部件,等搞出来之后再往上装。对此,邓小平同志1979年特地进行了批示,强调指出:“弹道导弹核潜艇必须是个武器,这个力量要顶用”。
依照邓小平的指示,张爱萍对承担任务的单位严格要求,艇和弹同时抓,集中力量解决研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最终,安装了全套导弹发射系统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于1981年4月30日顺利下水。
1981年7月,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系泊试验,主要测试艇上的反应堆、电气设备及电子系统。
1983年1月, 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进行航海实验。为此,海军成立了试航领导小组,组长为旅顺基地副司令马立新,副组长为旅顺基地副参谋长张继业、中船工业军工部副主任佩儒、海装技术部订货部副部长陈世谦。
由于建造、验收及系泊实验均顺利完成,潜艇状态良好,因而试航 较为顺利。1983年8月25日,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终于交付海军,10月19日举行了命名和授旗仪式。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
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开始于1956年。当时,聂荣臻元帅向中央提出了《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其中要求:50年代中期,由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固体推进剂及发动机的研究。
1958年,随着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初步拟定,中央成立了弹道导弹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王诤 就是副组长之一,负责潜射导弹方面的研制与论证,并与整个核潜艇领导小组进行沟通和协调。
随着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的暂停,潜射弹道导弹计划也暂停了一段时间。
1962年,中国原子弹项目获重大进展,预计1964年将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固体推进剂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也从无限期推迟状态改为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预计至1965年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