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军事>武器装备>

振奋人心:中国又一利器稳坐世界第一位(5)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5-13 14:09:50

七、中国研究变体空天飞艇 突破瓶颈领先发达国家
  在诸多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的同时,一些中国的科学家们并非只在观望或者跟风,而是不墨守成规,寻找他国项目停滞不前甚至以失败告终的深层原因,从探索和建立与众不同的基础科学理论入手,大胆创新另辟蹊径。

  过往各类平流层飞艇方案难以化解或绕开的结构矛盾,大多是因为需要对抗但又无法对抗大气压力而引发。2000年,珠海新概念航空航天器有限公司[New Concept Aircraft (Zhuhai) Co., Ltd. 以下简称“珠海NCA”]的李晓阳博士,在多年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变体空天飞艇的创新科学理论及其实现技术,并于2005年先后获得中国和美国授予的变体空天飞艇(Transformable Airship)发明专利权。

  变体飞艇利用改变体积控制总体密度,比常规飞艇靠改变重量升降有较大优势

  李晓阳发现,在人类现阶段科技能力条件下,巧妙利用而不是对抗大气压力,才是能否真正实现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的关键所在,与众不同的变体飞艇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而创造的。

  变体飞艇突破了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必须面对的多项技术瓶颈,例如:变体飞艇利用了大气压强这个取之不尽的能源,巧妙的变体结构能够根据各个高度的大气压力,利用微压差致动来自动增大或缩小艇体体积而浮力相对不变,其变容积艇壳和轻质气体仓都无需承受压力,因此其合成艇体的总面密度极低。业内人士知道,对于作业环境周边空气密度极低的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来说,艇体总面密度的大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

  基于“改变重量来调节净静升力”飞艇原理的各类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因其艇体需要保形和承受各高度的大气压力而必须采用高密度的嚢体材料,加大嚢体材料密度又因自重增大而必须加大容积,如此恶性循环……这种状况,正是导致上述各国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项目中途而废的关键原因之一。 

        六、中国霍尔效应电火箭完成测试 推力远超美
  中国电火箭又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据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研制成功磁聚焦霍尔推力器,累计工作达1000小时。与此前曾报道持续工作达10000小时的国产离子电火箭相比,霍尔电火箭具有推力更大,理论寿命更长的特点。该型火箭将可用于我国未来大型卫星平台。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在电火箭方面也在积极开展研究,中国在这方面是后起之秀,追赶速度很快。

  虽然不懂,但是领先就是好事......我们的征途在晨星大海的节奏啊

 

  510所霍尔效应电火箭完成联调测试,图为正在对控制装置进行测试的科研人员

  据网络资料,在航天器推进中,霍尔推力器是离子推力器(ion thruster)的一种,霍尔推力器有时也称为霍尔效应推力器Hall effectthrusters或霍尔电流推力器Hall current thrusters。霍尔推力器一般被认为是具有中等比冲(1600s)的空间推进技术。霍尔推力器自1960年代以来在理论和试验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霍尔推力器可使用多种推进剂,最常用的是氙。其他推进剂包括氡、氩、铋、碘、镁和锌。
  霍尔推力器喷气速度最大可达10-80km/s(比冲1000 - 8000s),但绝大多数型号喷气速度在15-30km/s (比冲1500 - 3000s)。霍尔推力器推力与功率有关。1.35kw的推力器可产生83mN的推力。高功率型号在实验室环境中推力达到了3N。(相比之下,离子电火箭的推力目前最大不超过100mN)100kW功率量级的氙气霍尔推力器也已得到验证。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