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军事>武器装备>

直8X终结国产直升机发展弯路:将比直20更棒(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3-02 02:17:55

    相比陆军,海军对直升机的需求则简单得多,那就是能够充当高效的反潜平台,同时还能普遍装备于以驱逐舰为主的各类水面舰艇。在这方面,中国海军的体会比较深刻。当获得法国"超黄蜂"与"海豚"直升机技术之后,中国海军就迫不及待的对这两款直升机进行了上舰试验,最终的选择结果就是"海豚",但这种选择多是出于无奈。原因在于,一款成功的反潜直升机需要在1架直升机平台上同时具备探测与打击能力,这就需要直升机平台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超黄蜂"直升机无疑能做到这一点,但过大的机体结构,以及那时并不完善的折叠技术,使得这款"巨大"的直升机难以广泛装备体积普遍偏小的中国海军驱护舰。相比之下,"海豚"直升机的体积能够普遍装备中国海军的驱护舰,但较小的承载能力使得反潜探测与打击设备需要由2架直升机分别搭载,这也就是为什么052型驱逐舰在选用了双机库搭载2架"海豚"直升机后,反潜能力依旧提升有限的原因。由此可见,中国海军选择大量装备"海豚"直升机是在有无与好坏中选择了前者。随着俄制卡-28反潜直升机的引进,这一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但这款反潜能力相比西方同类装备存在明显差距的反潜直升机显然不能满足中国海军日益迫切的反潜需求。因此,国产的高性能反潜直升机仍是中国海军期望获得的最终装备。但源于"超黄蜂"的直-8X在体积上并没有明显变化,日后仍面对适装性方面的局限。

5.jpg

    目前,中国空军对直升机的需求并不突出,但若参照美国空国军,中国空军日后也将非常依赖高性能直升机来执行拯救人质、摧毁敌方关键设施、刺杀敌方政要、渗透深入敌后获取情报等任务。面对这些需求,合适的直升机需要够快、够隐蔽、航程够远、负载能力够大。目前美国空军的最佳选择(有时也是唯一选择)无疑是"黑鹰"直升机,相比之下,直-8X直升机在诸多方面存在局限。例如,脱胎于"超黄蜂"的直-8X尺寸过大,尽管在加装大量特种观瞄设备后,仍有较强的负载能力,但对于灵活多变的渗透作战而言,其隐蔽性无疑存在一定不足。另外,整个"超黄蜂"直升机家族,无论是在法国,还是在其服役的任何一个国家,其均未有过特战化的改装经验,在这种体积巨大但设计年代相对久远的直升机上,能否有效整合各类特种装备,甚至使其具备空中加、受油能力均存在诸多未知数。简而言之,尽管从目前看来,空军对国产高性能通用直升机的需求最不迫切,但其需求一旦到来,对这款装备的要求无疑却是最高的。目前,中国无论在直-8直升机的基础上如何改进,都是在努力使一种试飞于上世纪60年代的直升机,尽可能的适应五、六十年后的需求,其难度之大,对直升机技术积累本来就很薄弱的中国而言可想而知。

6.jpg

    NH-90帮助中国实现梦想

    前文一再对美国"黑鹰"直升机进行了肯定,那么国产版"黑鹰"--直-20直升机,作为一款现在看来性能良好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是否会成为未来中国的理想"战场出租车"呢?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原因在于,正像前文所提到的,中国系统引进并参考研发的是法国的直升机体系,"黑鹰"直升机的引进只是在法国直升机体系链条中缺乏20吨级通用直升机这一环时采取的补充措施,当中国通过系统消化吸收法国直升机整体技术以及美国"黑鹰"直升机个体技术之后,必然会完全按照自身的需求,研发适应新时代需求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如果非要在现有直升机中寻找这款直升机的影子的话,欧洲联合研发的NH-90应该是和它最像的。

    NH-90是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五国于1985年9月起共同研制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2000年6月30日开始批量生产。在欧洲装备联合研发的历史上,NH-90直升机与"台风"战斗机是为数不多的,有善终的项目。多国联合研发的坏处是多国不同需求难以调和,轻则使项目进度滞后,成本激增,重则使真个项目流产。但这种研发模式也有好处,一旦产品研发成功就多半预示着,其有能力适应纷繁复杂的多种多种环境,这对于其在欧洲这种小国密布的地区,以及像中国这种幅员辽阔,任务类型多种多样的国家有效服役是有很大助益的。事实上,NH-90直升机在这方面,做得也确实相当不错。欧洲五国的联合研发机构首先研制出NH-90直升机的基本型,之后在其技术上,又研发了海军型与陆军型。在战舰上,原有容纳"山猫"、"海豚"系列直升机的机库与配施设均能适用于NH-90,其承载能力完全可以在装载全套反潜探测设备的同时,挂载各类反潜武备。

    而对于陆军型NH-90直升机而言,其机身采用全复合材料制成,隐形性好,抗冲击能力较强。螺旋桨轴使用了钛材料,并采用了弹性轴承;油箱采用了最先进的自封闭式设计,整个直升机系统能耐住23毫米高射炮炮弹的袭击(这是武装直升机的标准),同时其采用的一体化通讯与识别管理系统和先进的电子战设备,可以方便的携带空地导弹和空空导弹。从内部空间来看,在执行特种作战时,NH-90直升机能搭载22至30名特战队员,这是与美国CH-47D直升机齐平甚至更高的运输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NH-90直升机是在欧洲直升机研发体系中诞生的,而在这一体系中,法国又是举足轻重的意愿。事实上,众所周知,在欧洲的众多国家中,目前具备独立研发直升机的还是只有法国一家。因此,即便中国日后不会引进NH-90直升机(事实上,中国也不需要这么做),但通过对直-8X这种法式直升机的系统研发与升级,一方面能够吃透欧洲直升机体系发展的技术特点,明白欧洲直升机是在经过了哪些技术进步与具备了哪些关键技术后,完成了重型+中型+轻型直升机体系向单一的通用直升机体系的过渡。另一方面,也能使中国体会到新时代直升机与传统直升机在结构与系统集成方面存在哪些继承与不同,需要进行哪些技术革新才能设计出具备巨大改进潜力的基本型直升机,并通过加装不同设备与有限的技术升级,满足中国各兵种在不同任务中的需求。

    中国的直升机梦想是什么?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一款世界一流的通用直升机么?显然不是。中国的直升机梦想是构建类似美国的那种低空机动体系。在后冷战时代,中国不会也没必要成为冷战时期美苏那种超级大国,但面对国内的救灾与国际低烈度冲突与各类人道主义救援等各类战争与非战争需要,中国不仅需要高性能直升机,更需要设计、制造、运用高性能直升机的体系。作为直升机技术积累薄弱的中国而言,不可能在装备高性能直升机之前,凭空具备这种体系,但装备与体系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关系,又使很多人感到迷茫--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直升机呢?答案就是研发一款能够尽可能适应诸兵种各类现有需求的通用直升机,而如果未来的未知需求使我们迷茫时,我们只需要像历史上那些成功的长寿武器计划那样做就可以了--不要对基本型装备寄于过高的技术期望,预留下足够的改进升级空间,在基本型成功服役后,根据需求研发升级套件,以不断出现的成功改进型装备,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