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两艘则是引进全套技术和生产图纸在国内建造(包括发动机和备用发动机)。国产“野牛”首制艇已经于去年年底完工试航,二号艇也已经开工建造一段时间了,预计两艇能够在2015年先后交付海军服役。相信围绕“野牛”的国产化工作也在继续深入进行,国产“野牛”也将不止这两艘。
虽然“野牛”已经是气垫登陆艇中的“巨无霸”,排水量达到“舰”的级别了,但对于面对着世界上最艰难的登陆战役的中国海军来说,8艘的数量仍然不够。即使未来国内造船厂具备了独立建造这种高度复杂的大型气垫船的实力,“大海”造船厂仍有可能继续获得来自国内的订单以补充产能。现代化登陆作战的烈度之高,要求首波冲滩兵力必须要有足够的规模,且尽可能编组集中,这样能够在抢滩后更快的完成归建,迅速利用火力打击效果占领滩头并向纵深发展。相对载重量50-60吨的726型,载重量是其三倍,且拥有更强的抗沉性能的“野牛”在这方面无疑是极具优势的。
“野牛”气垫船
“野牛”满载排水量达555吨,货舱空间400立方米,在五台库兹涅佐夫设计局NK-12MV燃气轮机的推动下,它不仅有高达63节的冲刺航速,在满载状态下也能翻越1.6米高的崖壁,适应性极佳。可抗4级海况,自卫火力强,不仅有自卫用的AK-630近防炮,还有122mm火箭炮用于压制岸上火力点。
按照我军的装备标准,载重量达150吨的“野牛”可以装载一个装备96A式主战坦克的标准坦克排(三辆);或者两个装备05式两栖突击炮的装甲突击炮排(各三辆);或者两个装备04式步兵战车(或者是更轻的09式轮式步战)的机械化步兵排;而纯装载步兵时更是可以搭载一个加强营。
“野牛”气垫船
这意味着,如果仅以眼前我军服役和即将服役的8艘“野牛”计算,这一初具规模的“牛群”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运送一个高度合成化的加强机械化步兵营(一个装备96A坦克的坦克连+三个装备04式步战车的步兵连+一个07式122自行榴弹炮排作为压制火力),在台湾西海岸选择一处快速登陆。而经过“精实案”改革之后的台军,虽然其野战部队编制已经改革为联兵旅,但其联兵旅内部的机械化步兵营的装备仍然是CM11“勇虎”(M48H)和CM21(M113)这种美军上世纪70年代的落后搭配,完全无法抵挡上文编制中我军装备先进的加强营突击。而且未来我军的“牛群”还会进一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