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军迷这样感慨到,“这件事情让我们感到十分震惊,通常来说,新机型首飞用的肯定不能国产发动机,这点隐含的前提就是国发尚未成熟,且并不可靠,但这点看来也是不可靠的了。其次,凭发动机喷口外观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型号发动机,这点也不是百分百准确的。最后,凭发动机尾烟特征来判断是什么发动机这点也极其不靠谱,中国军工用实力改写了很多所谓的常识和惯例”。
我们知道,一种新型飞机首飞选用发动机的原则都是稳妥可靠为先,本来一家新型飞机上就已经有很多技术风险,如果换装一台刚刚定型或还在实验的发动机,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所以新机型首飞必须用成熟的发动机是这个行业的不成文规定,但近日来自中国媒体的一则报道则让国内军事媒体“惊出一身冷汗”,因为,这篇报道首次证实歼-31“鹘鹰”战斗机首飞使用了国产涡扇-13发动机,要知道,此前这种发动机被外国媒体认为还在试飞之中,这种到底发生了什么?

曝歼31鹘鹰战斗机首飞使用了国产涡扇-13发动机
这篇文章称,“2010年,韩冬作为型号常务副总设计师先后主持四个型号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其中一型发动机配装某多用途四代飞机于2012年成功实现首飞,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研制2型第四代作战飞机的国家,极大振奋了国人士气,提升了国防实力;另一型发动机于2013年配装某隐身无人作战飞机验证机成功实现首飞,使我国成为继美、法、英等国之后,第四个具备研制尖端大型无人作战飞机的国家”。
国产涡扇-13发动机
分析人士称,文章中的所谓某多用途四代飞机正是歼-31“鹘鹰”战斗机,而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韩冬恰恰也是中国涡扇-13发动机的设计师之一。应该说,这则消息以为着中国已经在中等推力发动机领域彻底打破俄罗斯的垄断。据西方媒体报道,近年来,一些重要的目标客户之所以迟迟没有下单购买中国“枭龙”战斗机的主要原因,是该型战斗机的发动机一直由俄克里莫夫设计局提供的RD-93,也就是说中巴出口“枭龙”战斗机最终还要被俄罗斯发动机生产厂商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