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与生俱来”的高空、高速能力,使其在执行巡逻任务时,比螺旋桨动力的高新机系列飞得更快更远,而且面对东海复杂的隐蔽斗争形势,中国所装备的特种侦察飞机在数量上明显不足,已经服役的高新系列飞机不到10架,图-154电子侦察机数量不详(一说不超过10架),另外还有3架里尔支线侦察机。日本自卫队仅P-3系列侦察机(包括P-3C、EP-3、UP-3C、UP-3D)就有110架。中国巡逻机频繁地出动,加速机体的损耗和老化,从美俄进口的侦察机也面临维修难、保障不足的情况。
挂载电子情报侦察吊舱的歼-8战斗机可以暂时缓解我国巡逻机不足的情况,有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初,中国大约有300架歼8还在服役。在这样的条件下,调用部分歼-8改装成电子情报侦察机,并用于执行东海防空识别圈的巡逻任务是可行的。
国外不少特种飞机都装备有电子支援侦察系统,如美国S-3A反潜机的AN/ALR-47型ECM电子战系统、P-3C的AN/ALR-77电子支援/测量系统。战斗机的机体空间有限,无法安装大型的电子支援侦察系统设备,而我国特种飞机在数量上又不足,因此电子战能力受到影响。通过挂载KZ-900吊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增大电子战机队伍的规模,提升电子侦察能力。
而且,歼-8战斗机本身就为空战而生,在面临危险时不仅能自保,还能主动出击驱逐敌机,为领空防御争取时间。面对一款装备航炮、空空导弹的战斗机型,相信外军战机不敢轻易接近,更何况是“异常接近”。单凭一架歼-8,就可以完成武装驱离、战场侦察、情报收集等多项工作,完成任务后,可以迅速脱离危险区域,达到快来快走、出其不意的效果。

正如前文提到的,歼-8战斗机从诞生以来就在“小步快跑”,这样的脚步在未来不应停下。目前歼-8的短板依然明显,其安装的昆仑-2涡喷发动机油耗大(涡喷发动机的通病)、“三片瓦”风挡影响视野、雷达老旧。如今我国已经在战斗机的研制技术上有了显著提升,可以通过这些成果对歼-8战斗机进行升级,比如安装中等推力的涡扇发动机、换装一体化圆弧式风挡、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