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国世纪太早 中国军力赶超美国太困难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某一时期,英美先后在单极格局中拥有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被称为“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以此为准,“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的判断需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即世界形成单极格局和我国拥有绝对主导地位。目前看不到中国能在本世纪余下85年里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因此也谈不上“中国世纪”。
我国综合国力不是全球性的
即使我国在2049年实现第二个百年任务,“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美国也不必然因此就失去超级大国地位。国际格局由大国实力对比和大国战略关系两要素决定。从综合国力角度讲,我国的国力构成要素是不平衡的。我国经济已具有全球影响力,政治和文化则主要影响西太平洋地区,军事实力最弱,仅是周边防御性的。例如,今年缅甸军机多次给我国境内边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我国综合国力要赶上美国的困难远大于经济实力超越美国,军事实力的赶超尤为困难。美国通过战争实践增强其军事能力,我国靠训练提高军事能力。两者之别类似于从事企业管理和研究企业管理。
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角度讲,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主要靠硬实力中的经济力量。我国的软实力不仅与美国有较大差距,甚至可能弱于德国。德国不仅在欧洲事务上的主导地位是明确的,而且在域外非经济事务上的影响力也很明显。例如,访日期间,默克尔在新闻记者会上当面警告日本首相安倍要正视历史,显示出德对日的软实力地位是居高临下。我国领导人还不能在访欧时公开批评访问国的领导人。
从大国战略关系角度讲,我国仅好于俄、日,但不如美、英、法、德。俄罗斯与美、英、法、德、日五国都是战略对立。日本与中、俄两国是战略对立。我国虽与日、美两国有战略冲突,但我国与德、法的关系好于日本与这两国的关系。例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以往7年里访华7次,只访日1次。
美国虽然也是和两大国(中、俄)有战略冲突,但其战略关系质量好于我国。美国采取结盟原则,与英、法、德、日是盟友关系;我国坚持不结盟原则,与美、英、法、德、俄是合作伙伴关系。美国约有60个盟友,其中不包括我国,而我国的58个合作伙伴关系中包括美国。
政治实力是综合国力基础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人据此认为我国综合国力增速下降。事实上,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速在加快。2010-2014年我国GDP增速呈下降趋势,但2012年起我国综合国力上升却快于前几年。在2014年东亚峰会和G20峰会的正式集体照中,我国领导人首次被东道国安排在比美国总统更主要的位置上。2014年出现的“中国国防建设威胁美军”和“2015年将是中国世纪元年”的说法,说明外部世界感到了我国国力上升加快。
综合国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这个方程,可以解释为何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条件下综合国力还能快速增长。反腐政策和奋发有为的外交政策从内外两方面提升了政治实力。政治是操作性实力,有事半功倍的功能。近三年国防建设加速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