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中国的国防预算(俗称“军费”)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根据最新公布的财政预算草案,中国2015年国防支出8868.98亿元(约合1442亿美元),增长10.1%,低于2014年12.2%的增速,为五年来增速最低。
国防支出的持续增长意味着什么?每年这么一笔钱要花在哪儿?为此,“我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为您解密军费增长“为哪般”。
不只是“刚性需求”,还要承担“走出去”
作为长期研究国际战略问题的军事专家,陈舟认为,中国国防费增长需求是由不断上升的国家安全需求决定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国防费增长是“刚性需求”。
同时,他还强调,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正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不断加大“走出去”步伐。国际维和、联合反恐、国际灾难救援、护航行动等,都需要更多的财力和物质保障。
看起来挺多,其实还是“低水平”
陈舟指出,世界主要国家调控军备的经验表明,军费保持在占GDP的2%-4%的区间内,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能够总体保持协调。近年来,我国国防费占GDP始终在1.5%以下,国防负担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强军,其实也能富国
未来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需求同步快速增长,保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但陈舟指出,要辩证地看待经济发展和国防投入之间的联系。“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是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双赢的战略之举。”
如今,很多军事基础设施、后勤保障、人才培养等领域,政府与企业投资意愿强烈,军费投入可以退出这些领域,有利于集中财力保障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同时,军事科研、武器装备制造、军事采购等领域的投入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优化军费结构和投资布局,可以一份投入获取多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