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航空发动机领域有两个消息特别值得人们关注,一个是中国贵阳的发动机厂组装的新型发动机安装到战机上进行了成功的首飞;另一个就是西方最铁军事阵营中的英国,航空发动机巨头罗-罗公司(有人称呼其为劳斯莱斯,但是专业航发领域都使用R.R代指)面临市场上的考虑可能入驻中国的消息。无论哪个消息其实都蕴含着巨大信息量,都可能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动机产业,不仅仅是军用发动机产业,还有民用航空发动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必须说明,多数人解读7月1日在贵阳首飞的是安装在歼-31第五代战斗机二号机上进行首飞测试的WS-13E中等增推发动机,测试成功。当然,不是生产歼-20大推力发动机的北方厂,所以决定了这款发动机肯定不是给中国歼-20预备的。不过我们详细看当时的报道“9时53分,配装某发动机的飞机昂首冲向天空,按照预定航路完成爬行、飞行等任务,10时01分成功着陆,整个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工作7分33秒,参数正常,工作稳定。”不知道是否有人发现了,如果是有人载机为什么没有提及飞行员的操控感受?而且从起飞到着陆,7分33秒,时间为什么这么短?仅仅升空做一个闭合航线就进行着陆?为什么没有说塔台和飞行员之间的互动?而且歼-31的二号机刚刚完成组装,就直接安装全新的发动机进行首飞?新新融合首飞是航空系统的大忌,一系列不寻常注定这个不是一个普通的有人战斗机发动机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