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日益频繁,人们对“干热”和“湿热”哪种天气更难熬的讨论也愈发热烈。无论是南方的“桑拿天”,还是北方的“烧烤天”,都让人苦不堪言。但究竟哪种天气更让人难以忍受?从科学角度来看,湿热天气往往比干热天气更难熬,甚至更危险。
人体是恒温动物,正常体温维持在35℃至37℃之间。当环境温度超过体温时,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然而,汗液的蒸发需要空气中的水分。如果空气湿度高,汗液蒸发受阻,无法有效带走体内热量,导致皮肤感到闷热,甚至引发中暑。在100%湿度的35℃环境中,人可能会面临死亡风险。相比之下,干热天气虽然温度高,但空气干燥,汗液蒸发迅速,人体散热效率较高,因此相对更容易适应。
从生理角度来看,湿热天气对人体的影响更为严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持续闷热的环境会使参试者心率不断增加。在潮湿环境下,仅需34℃就能增加心血管负荷;而当空气干燥时,这一临界值将提高到41℃。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气温下,湿热天气对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更大,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此外,湿热天气还会导致空气含氧量降低,让人感到胸闷气短,甚至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指出,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血液黏稠、血氧含量下降、心跳变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心脏泵血负荷。
从心理角度来看,湿热天气同样让人难以忍受。有专家指出,湿热天气不仅让人感到身体不适,还会引发情绪上的烦躁和焦虑。在同样的高温天气下,人们普遍认为湿热比干热更难熬。一项网络投票结果显示,选择“闷热桑拿天”的网友占比高达八成,而选择“晴热烧烤天”的网友仅有两成左右。这说明,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认为湿热天气更难熬。
从历史和地理角度来看,湿热与干热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湿润,夏季常出现“桑拿天”,而北方地区则多为“烧烤天”。南方的湿热天气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还对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例如,衣物晾晒困难,甚至长出木耳和蘑菇;梅雨季节动辄半个月,让人苦不堪言。相比之下,干热天气虽然也令人不适,但至少可以在阴凉处避暑,相对更容易应对。
从全球气候趋势来看,湿热天气的威胁正在加剧。国际权威杂志《科学进展》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1979~2017年间,全球潜在致命的高温高湿事件数量增加了一倍,而且频率和强度都在上升。该研究警示称:在全球某些地区,夏季的高温与高湿度正在逼近甚至达到了人类能忍受的极限。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未来这些地区的高温高湿天气将更加频繁,对人类健康构成更大威胁。
从应对策略来看,面对湿热天气,人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防暑措施。例如,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体感温度;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帮助汗液蒸发。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减轻身体负担。
干热和湿热天气各有其特点,但总体而言,湿热天气对人体的影响更为严重。无论是从生理健康、心理感受,还是从全球气候趋势来看,湿热天气都更难熬。因此,在夏季来临之际,我们更应关注湿热天气的防范,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暑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