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支付目前尚无央行的公开处罚记录 中国支付网了解到,新生支付在海航内部属于物流版块,对外宣传上多以海航云商为主,而海航云商则肩负着海航物流数字化转型的使命,是实现物流4.0的关键。因此,新生支付成了与航空运输主业及运输服务业不相关的资产。 除了全国预付卡、互联网支付和五省收单牌照外,新
新生支付刚开始获批的支付业务许可类型是互联网支付 新生支付刚开始获批的支付业务许可类型是互联网支付和全国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预付卡业务 的除了新生支付外,还有资和信、开联通、裕福支付、易生支付和平安付,一共只有这6家。 在获牌后五年的第一次续展中,因实际控制人相同,被央行要求合并了
海航物流集团举行资产转让首期推介会 上周五,海航物流集团举行资产转让首期推介会,集中推介了10项优质资产,涵盖写字楼、酒店、商业地产等多领域,其中就包括 出售新生支付100%股权 。 究其原因,海航物流集团品牌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介这些资产是海航物流集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
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可能提高信用评价、风险定价和投资决策的效率,开发智能投顾、智能交易、智能支付、智能客服、智能资产托管等系统,全面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也有可能实现可预设、可认证、可监测、可追踪的点对点交易,引入法律
每个中心、每个节点都必须达成可靠性 在多元复合的架构中,链接的性能面对挑战。一是跨系统跨平台流程的优化。 金融交易通常是跨系统跨平台的,需要同时执行信用认证、合约规定、监管规则等复杂的指令,要求不同系统不同平台能够实现高速而又可靠的链接,并且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二是客户资产和数据的安
实现5个可信我们需要“两手抓”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实现5个可信:数据可信,资产可信,合约可信,物品可信,人品可信。这将创造巨大的价值。 为此,我们需要两手抓: 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数据归属和管理的法律规范 。包括明确公众信息数据的社会属性,保护公众信息数据的安全;限定信息数据的商业应用范围
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 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 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中,技术性信任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取代商业信用,这就增加了一种信任方式,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 其价值
阿里巴巴率先应用大数据技术发现信用 这几年,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构建数字信任机制。 阿里巴巴率先应用大数据技术发现信用,创造信用,发掘普罗大众的信用价值,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早在2016年,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就为500多万户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8000多亿。此后,越来越多的科技平台、金融机构推
不同民营企业面临的短期和长期问题要采取精细化 12月10日消息,近日,银保监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求是》杂志发表题目为《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文章。文章称,服务民营企业,应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充分认识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不同民营企业面临的短期和长期问题,采
余额宝在推出之前 货币基金市场就已非常成熟 刘银平进一步分析,余额宝在推出之前,货币基金市场就已非常成熟,余额宝改变的只是产品的提现速度。而智能存款的发展起步要早于现金管理类产品。余额宝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有很大一部分是背靠支付宝这个超级流量平台,但现金管理类产品中还没有出现这样一个明星产
作为一款网红理财产品,余额宝曾经风靡一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为一款网红理财产品,余额宝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后期监管的趋严、余额宝收益不断下降,热度早已不复从前。 那么,民营银行能否代替余额宝成为下一任理财枭雄呢?又是否会对传统银行产生冲击? 奚君羊表示,智能存款的出现的确会对传
底层资产都是银行正规的3年期或5年期定期存款 富民银行的客服人员则称, 客户每购买一笔富民宝均对应在富民银行存入一笔五年期定期存款。 对应一笔定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有何差别? 记者对民营银行智能存款进行梳理发现, 智能存款分两类:一种是以微众银行智能存款+、苏宁银行升级存为代表的用户直接与银行产生关系的
“智能存款”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存款呢? 有意思的是,在记者进一步了解智能存款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多家民营银行均推出了所谓的智能存款业务,但在模式上还是略有差异。 那么,智能存款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存款呢? 苏宁银行客服人员对记者笃定地称, 这是一款5年期的定期存款,不是理财,不过此定期存款可随存随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0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