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银行借1.12亿不还 起诉被驳回,法院认定存在经济犯罪嫌疑

2025年07月11日 07:26:25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1.12亿元借款的民事案件作出裁定,驳回了原告王萍的起诉。法院认为,该案件不属于普通的经济纠纷,而是涉及经济犯罪嫌疑,因此不予受理。

  王萍称,自2014年4月2日起,廊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永兴路支行以帮助其借款企业周转资金为由,多次向她借款,并签订了多份《借款协议》。根据协议,王萍多次向银行账户转账,共计出借金额达1.12亿元。然而,银行在2015年之后的转账并未进入其账户,而是转入了案外人账户,王萍因此认为银行存在违约行为,并要求其偿还本金及利息。

  一审法院曾支持王萍的诉求,判决廊坊银行永兴路支行偿还全部本息及利息。然而,廊坊银行不服判决,提起上诉。2024年4月,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2025年6月,案件再次在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进行重审。王萍再次提起诉讼,但法院在审查后认为,本案存在经济犯罪嫌疑,因此驳回了她的起诉。法院指出,被告作为金融机构,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存在内部管理上的过错,但这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仍需进一步调查。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萍曾多次催促银行还款,但银行方面始终未予回应。据澎湃新闻报道,廊坊银行相关负责人曾向王萍承认,原行长杨娜在2017年7月已被开除,但银行内部管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此次案件的驳回,不仅让王萍感到失望,也引发了公众对银行监管和金融风险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表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储户权益,而此次案件的处理结果也反映出当前金融监管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漏洞。

  目前,王萍已多次尝试与法院沟通,但截至发稿,广阳区人民法院院长王沛恒的电话未获接听。此案的后续发展仍需等待进一步的法律程序和调查结果。

  这起涉及1.12亿元借款的案件,不仅是一起个人与银行之间的纠纷,更折射出金融监管与法律执行中的复杂问题。法院的驳回裁定,既是对案件性质的判断,也引发了公众对银行责任与法律公正的深入思考。未来,如何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时,维护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