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跨界并购还是跨界受骗?

来源:21世纪 时间:2016-12-02 17:31:44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在监管层严管之下,A股市场的跨界并购热正在退烧,尤其涉及互联网金融、VR、游戏、影视等行业的定增更是叫停状态,随之而来的则是“裸泳者”的暴露。

  位于南京的汉恩互联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主打“全息多媒体数字互动展示+移动开发运营”。主营LED和线缆业务的联创光电于今年2月筹划收购汉恩互联,属于典型的跨界收购。

  联创光电于今年6月初披露重组预案,10月11日宣告终止。短短两周之后,数十位讨债者就聚集在汉恩互联门口,原因是汉恩互联董事长、实控人袁帆突然失联。

  突然跑路背后,汉恩互联精心编织的一场骗局开始暴露。

  除了实控人隐瞒巨额债务,汉恩互联还为了能被上市公司收购通过虚构合同、虚假项目等违规手段冲业绩、抬利润,重组预案披露其2015年有1.67亿营业收入和4138万净利润,2016-2018年更是承诺了合计1.97亿元的净利润,但汉恩互联一位中层人士透露,“这两年公司真实营业额不超过600万”。

  当然,孰是孰非还有待监管层调查,但这一现象无疑是对屡屡出现的并购后业绩承诺不达标最生动的注脚。

  更重要的,汉恩互联的案例,用近乎残酷的方式提醒着资本市场各方,所谓的跨界并购,看似一场甜蜜的恋爱,但也可能是一组精心编织的骗局。而此类骗局最终伤害的不仅是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亦会付出惨痛代价。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而如今资本市场动辄提供的可远不止300%的利润,相应的风险却可忽略不计。由此不难想象,也许更多的隐形汉恩就潜伏在你我身边。

  正因为如此,监管层严控跨界并购的做法可谓及时雨,但骗子总会有空子可钻。我想,长治久安的做法,仍然是一方面理顺上市通道,继续稳步推进注册制,另一方面修改证券法,加大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有疏有堵之下,市场自然能回归优胜劣汰的正向反馈逻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