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楼市新常态 涨跌随市不由人

来源:价值中国网 时间:2014-12-07 11:40:51

  中国楼市,今年故事最多。

  上半年中国楼市一片焦虑:开发商期望政策性救市,各地希望限购政策松绑,舆论场唱衰楼市,公众期望楼价大降价拐点来临...海外舆论和机构亦对中国楼市萎靡不振和经济下行趋势相联系。

  每月公布的70城楼市数据变化,让各城各地心惊胆战,尤其是那些上了“鬼城”黑名单的城市。“金五银六”的楼市小阳春不见了...资金压力下,有些地产商开始跑路,烂尾楼盘开始在一些城市出现。

  6月份以后,从呼和浩特到济南,再到其他二三线城市,全国各地纷纷松绑限购。到目前为止,46城几近全部松绑,即便是北上广四大一线城市,也变相出台楼市松绑政策。如上海发布新的普通住房标准,并对普通住房交易实施优惠的税费政策等等。

  中央予以默许。而且房贷政策在国庆前也“松口”了。 9月30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放松了对与自住需求密切相关的房贷政策。10月9日,住建部、财政部和央行联合印发《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对公积金贷款业务进行调整,涉及合理确定贷款条件、适当提高首套贷款额度、推进异地贷款业务、提高贷款服务效率等多项措施。10月29日国务院强调促进住房消费,放松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楼市一系列政策利好,并非舆论场所谓的“救市”,而是中国楼市进入了随市场而动而非随权力而舞的新常态。

  3年前的地方限购,是以行政命令干涉楼市,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中央默认地方松绑楼市限购,是楼市从权力主导向市场配置的返璞归真。

  9.30新政等则是政府调节下的刚需释放,并非政府救市的重蹈覆辙。在新常态经济架构下,房地产在宏观经济中的角色已经从领衔主演变成配角。

  人们关心的是,未来楼市如何,房价是涨是跌?

  有人认为,中国楼市进入衰退通道。根据是,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8%,虽然跌幅比9月略有收窄,但这已是连续第6个月下跌,这也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衰退期。有人则从一线城市地价结构性上涨,预测明后年房价或难降。

  其实,这没有标准答案。正如以往豪赌楼价狂跌的专家学者一再食言,而且当前的房价也并不像“任大炮”(任志强)笃定认为的那么强势。笔者以为,看中国楼市就如小马过河,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兔子说得那么深。

  一是楼价不可能探底猛跌。高地价推升的高房价不可能一下子降下来,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考虑各城各地的承受能力,毕竟高地价由各地土地财政依赖所致。由于中国城市化方兴未艾,加之二孩时代的来临,中国楼市依然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从世界各国楼市的发展看,虽然楼市存在一定周期性,甚至会有危机时代的沉重打击,但长远看是房价趋势上升。

  二是楼价也不可能虚火重来。首先是中央促使楼市去行政化,使经济增长去楼市依赖。严苛和划定红线的土地监管政策,也将遏制地方政府过度消耗土地红利。其次是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富裕家庭持有的不动产(房产)比例平均在三成左右,金融资产成为家庭财富的主要配置。据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调查,不动产大约占家庭总资产的3/4。

  这不均衡,一方面说明中国家庭投资创富渠道不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家庭对不动产的需求空间变窄。随着投资机会增多,房产税、遗产税等财税制度的完善。中国家庭拥有的太多房地产或许会成为负担。

  因而,审视中国楼市,要有大视野,不可只看小数据。2014年是改革元年,也是楼市拐点之年,这一年中国楼市开始去行政化而真正走向市场。持中之论是,中国楼市涨跌不是问题,不合市场规律才是麻烦。刚需族入市,需要鼓励;投资者入市,可要慎重;安居房建设,却要质量并举。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