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综合报道】盛行于周宁人中的互保模式,同样扮演着放大了银行杠杆的作用。
据周华瑞回忆,利用钢材市场成立的担保公司为散户担保,上海地区一家钢材市场对应一家银行,保证金比例不超过1:3。但随着银行业全面进入钢贸贷款领域,为争夺份额,激烈的竞争将这种互保模式推向极致。很快,在银行的默许下,大多数市场的保证金比例可以放大10倍,一家钢材市场也会与多家银行合作。
有媒体曾在报道中计算过:以周华瑞第一钢市的4亿资本金为例,银行给钢市的保证金放大10倍,周可以为一家银行担保总额为40亿的贷款,如果他与十家银行合作,那么就在40亿的基础上再次放大,周可以担保的额度达到400亿,杠杆倍数被放大至100倍。
正是如此,有个笑话流传很广:说某周宁人开着跑车回家,溅了过路老大爷一身水,大爷说了句“小伙子别嚣张,你车是银行的,人是派出所的”。
至此,钢贸融资的黑洞被无限放大。
“在资金充沛的时候,钢贸商很容易形成滚雪球模式,以钢铁贸易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从银行融资,然后获得金融、地产股权后,再反手抵押给银行。不仅可以获得相关分红、收益,又不影响钢贸领域的现金流。”彭之名说。
可是,2012年3-9月,螺纹钢价格一路从5300元/吨猛跌到3300元/吨。于是银行慌了,开始由信贷扩张转为信贷紧缩,早前埋下的风险也集中爆发。
“一方面是黑洞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银行突然收紧,链条就此塌陷。这直接造成了今天周宁钢贸商的处境艰难。”彭之名说。
“钢铁贸易商在整个钢铁行业中处于最为弱势的地位,钢价倒挂将给他们带来连锁反应与多重危机的叠加,加上不少钢贸商还在外面借了高利贷,其抗风险能力更是不堪一击。”朱军红如是说。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许多钢贸企业展现出‘输钱不输人’、‘失利不失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硬汉精神”,这是2013年3月周宁上海商会颁发2012年度钢贸行业“硬汉”个人奖(总计10名)时的颁奖词。为了鼓励那些能够“砸锅卖铁、卖车卖房筹款还债”的钢贸商,周华瑞向艰难挺住的“战友”颁发“硬汉”奖。
“硬汉是商人的人品,这种品质,生命力无限、永远年轻!是打不到、摧不垮的核心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在下轮经济周期上升中,他们将从硬汉变成为品牌。这是现阶段周宁商帮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华瑞在颁奖时如是说。
但是多数人却并未如周华瑞所愿。上海法院网数据统计显示,在今年2月20日至3月20日的1个月内,银行作为原告/上诉人案件累计达700件,而涉及钢贸类的案子多达348件,占比近五成。在钢贸案件中,工行87件,最多;身后,民生、中信、中行、北京、平安和华夏诸银行次第排列。前述7家银行钢贸案件累计达到271件,占银行钢贸案件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