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污染,工人称:自己和工友工作的轧钢厂连铸机有放射源,干的时间长会有职业病,而临时工从来不给体检,只是给合同工体检,宝钢收购后,依然没有任何公平的变化。”
与此同时,生活在“厂中村”的村民们陆续有人被查出患有癌症,一时之间,村民纷纷陷入恐惶之中。
新屋村村民邱某回忆:“我们村得癌症死亡的还算少的,旁边其他村的更多。像我们村29岁的邱永锋、43岁的邱金群、47岁的邱伟成、48岁的邱永财和邱联昌、52岁的何汗姊、58岁的邱富良、64岁的何雪莲、70岁的张素利等人。”
《中国环境观察》了解到,韶钢将要再建一个焦化厂,松山下村村委会大坪村村小组的村民住宅距离企业厂房围墙不到500米,隔着河道,能够清晰看到企业的焦化厂已经在建设厂房。
长期生活在“厂中村”的村民们表示难以接受:“都污染这么严重了,还上焦化厂,叫我们以后怎么活,想搬都没钱搬。”
经当地环保局证实,该项目正在审批过程中,显然韶钢已经在提前偷偷干了起来,而这一违建项目并未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查处。
环保监管乏力
由于曲江区环保监管权的上收,韶关市环保局人员紧缺、监管面广及距离较远等因素,使得曲江当地的工业污染不断持续,甚至在发酵。
韶钢“厂中村”的存在、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问题,韶钢宣传部部长肖华伟称:“因为历史遗留等诸多原因,韶钢的发展形成了‘厂中村’的局面,如今公司也想把厂中的村民搬迁出去,但村民们都不愿意。”而村民称:“是这个大企业一直不与村民洽谈,根本不在乎你的生命还是你的举报。”
国家明确规定,400立方米以下的炼钢高炉为淘汰高炉,群众举报称韶钢一直将淘汰的3号高炉作为“宝贝”在使用,而现场中国环境观察也看到有工人检修。
对此,韶钢分管环保的谷孝保副部长解释:“3号高炉是450立方米的,不是350立方米,小高炉已经都拆除了。”
而为何这个3号小高炉淘汰不掉呢?一位在韶钢工作多年的工人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这个高炉主要是解决一些不好的废料,为保证生产,大高炉吃精料,小高炉吃的是废料,这也算是节能环保。”为了利益,韶钢显然将保障钢材质量抛于脑后。
“韶钢一直在使用的3号高炉为350立方米的炼钢高炉,根本不可能拆了重新建个400立方米的高炉,企业在骗人。”
韶关市环保局监察分局则表示不清楚3号高炉是多少立方?环保局和韶钢也均以工作人员不在为由,拒绝向中国环境观察提供韶钢相关环评手续。
达标排放是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国家《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也要求企业的污染物要做到达标排放。
韶钢能源环保部副部长谷孝保称:“我们每年对环保的投入都很大,因为历史原因,一直没做雨污分流,冒黄烟是因为没有进入脱硫,我们会尽快整改。”而韶关市环保局监察分局贾姓局长针对韶钢废水排放问题称:“韶钢的废水是零排放,循环使用,不允许外排。在日常监管过程中,未发现韶钢偷排、直排。”
韶钢宣传部部长肖华伟说:“轧钢厂在轧钢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粉尘。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现在的‘厂中村’,雨污也未分流,村民们都不愿离开韶钢,因为靠近韶钢,村民的用水、用电都是免费。”
就本刊工作人员反映的上述有关韶钢的污染问题,韶关市环保局监察分局项姓副局长说:“具体得到现场去核实,看是不是出了问题,红色粉尘可能是在运输过程某个环节产生的,不是偷排、直排、无组织排放,企业的环保设备完好,没有报修,正常运转,脱硫后的烟如水蒸汽一样,每次下去执法都没发现黄烟、红色粉尘、黑烟的排放现象。”
韶关市环保局在回复本刊中也提到:韶钢投资20亿元进行污染治理,淘汰刚落后产能100万吨,铁落后产能80多万吨,目前没有落后产能。企业在所有排放点装有在线监测,“厂中村”污染致病需根据致病率对照趋于存在统计学上差异判断。
而本刊在网络上随便搜索,都会弹出“韶钢3号高炉有效容积为350立方,14个风口,渣、铁口各一个”等相关信息;既然韶钢的各排放口装有在线监测,而为何还会冒黄烟、黑烟?韶关市环保局并不能作出合理解释;韶钢“厂中村”居民致病,韶关市换阿伯局认为需要对病人致病率需要科学判断,而到如今,并没有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卫生防护距离内老百姓统一进行体检,更没有科学统计致病率。
时隔半月之久,韶钢的污染现状如何呢?《中国环境观察》电话联系当地村民,村民说:“韶钢污染还是这样,黄烟、红色的粉尘、黑烟一直都在冒。”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发布的第10号令中明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被检查单位通风报信或者包庇、纵容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而情节严重的将给予开除处分。
更为甚者:广东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法院2013年12月30日向媒体通报,该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原大队长黄美福因监管失职,导致发生了北江河被污染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被以环境监管失职罪判刑。即便如此,似乎并未给当地环保部门给予警醒。
韶钢要做到达标排放任重而道远。而除了加强有效的监管外,还需要提升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道德准则与环保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