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本应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人们从摇篮到坟墓,最初见到的和最后见到的人,都有可能是医生。但在当前不少地方,医患关系失去了往日的纯净与温情,变得紧张和冷漠。患者对医生不满,医生对患者戒备,医患冲突升级,医生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江苏省人民医院内科张医生坦言:“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工作再辛苦也能承受。但不能接受的是,辛苦为病人诊治,最后却屡屡被误解。”根据经验,张医生总结出误解的三大焦点:一是一些候诊病人因等候时间过长,直接跑进来斥责看病太慢;二是给病人开药时经常会被人怀疑是大处方;三是一些病人病情较重,甚至快要死亡时送至医院,没有救治成功,病人家属轻则埋怨医生不尽责,重则直接打骂。
长春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医生杨佳说,患者常为一点小事发火,比如遥控器找不着也要骂人。她有两个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就是因为实习期间与患者闹不愉快,最终选择转行做医药代表、考公务员。“学了这么多年,真的挺可惜的。”
吉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韩梅出国学习5年,回国后发现医生让患者签的知情协议也越来越多。做骨穿要签,腰穿要签,用的塞米松也要签……“签的知情协议越多,医生可信度也越低。但是没有办法,为了防止医疗纠纷引起的官司,必须要签协议。”
河南省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脑外科大夫杨丽华认为,医学是一门经验和实证密切结合的科学,要付出相当长的时间来学习和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现实社会不允许医生出错。“医疗纠纷是当前许多临床医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开玩笑说是‘隔墙扔砖头,不一定砸着谁’。工作做得再好,都难以避免医疗纠纷。”
2011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显示,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位于首位的工作压力是医疗纠纷和病人及家属对他们工作的不理解。
紧张的医患关系让一些医生怀念和羡慕过去的时代。北京某三甲医院负责人说,他的母亲也是一名医生。“那个年代国家很穷,医生挣钱也不多,但只要看好病就可以。老百姓对医生非常好,患者给医生织袜子,送玉米(2313,-10.00,-0.43%)、大蒜,很朴实。那不是贿赂医生,而是表达感谢。现在还那么纯粹吗?我是不愿意让孩子再学医了。”
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对北京、河北、广东、海南、云南、甘肃等11个省市的6000余位各层级的医师进行的执业状况调查问卷显示,近8成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近5成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甚至不少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恐惧和不安。(半月谈记者 李亚红 蔡玉高 郎秋红 秦亚洲)
“白衣天使”为何不愿下基层
当前,愿意投身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学毕业生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成长通道狭窄、教育模式脱节等现实因素,直接导致“白衣天使”们不愿下基层。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青黄不接
“咋不缺人?”一谈到基层医疗人才问题,吉林省蛟河市卫生局局长高尚显得有些着急。“我们上午在吉林市开了一个医改会,几乎所有的县医院都面临着人才短缺、在职人员年龄偏大的问题。”蛟河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所,其中乡镇卫生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核定编制611人。截至2012年8月,在编职工513人,空编98人。“现在是两头堵,一边是医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我们基层医院缺人进不来。”高尚告诉半月谈记者。
《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卫生技术人员共计620.3万人,其中,各级医院共有370.6万人,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合计却不足200万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医院数量共约2万所,而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站)加起来超过7万个。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一项针对380名医学本科生所做的就业意愿调查显示,8成医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愿意去基层的不足2成。
在不少医学生抱怨“毕业即失业”时,基层医院却招不来5年制的医学毕业生,即使招来也留不住。蛟河市人民医院院长杜宝春说:“本科生只要愿意来,我们都会要,并想方设法给落编,可是招来的人却越来越少。5年制的医学毕业生几乎没有愿意来的,他们宁可上民营医院也不愿来我们县医院。”
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许俊峰介绍,2011年该市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为1.8万余人,而实际需要的医务人员应该是3万人,缺口达1万多人。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年内调走了9名医生,其中6人离开了社区机构,该中心197名工作人员中,除了夜班和急诊,能做日常门诊和上门服务的还不到20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表示:“基层医生严重不足确实是现实情况。按照国家计划,到2015年要为城乡基层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而目前全科医生实际只有7.8万,且大部分是转岗培养的,缺口很大。”
城乡医生收入悬殊
江苏涟水县县医院医生李华起初想去乡镇医院服务几年,但身边有朋友提醒他:“你到乡镇后,孩子上学怎么办?老婆工作怎么办?”这些很现实的问题让他打消了自己“幼稚”的念头,最后还是选择留在县城。
从事卫生工作近十年的江苏省射阳县卫生局局长徐勇分析,对于一名本科生来说,选择在乡镇医院工作,就意味着全家人都要陪他在乡镇生活,特别是子女的教育要受到影响,这是一些医生所不能接受的。另外,待遇低是医学生不愿投身基层的重要原因。徐勇表示:“且不论省级医院、市级医院的收入,就是县医院和乡镇医院的收入一年就相差一两万元,这还不包括一些‘灰色收入’。”
徐勇的话在记者调研中也得到了证实。谈起未来的工作方向,正在南通医学院读大三的王梦说,最好能留在市一级医院,实在不行就到县医院,但肯定不会去乡镇医院。“家里人辛辛苦苦将我培养出来,怎么可能再回到农村去呢?”她反问记者:“要是你,你会选择去乡镇吗?”
长春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医生杨佳是去年刚参加工作的硕士毕业生。她说,大学生不愿去基层,一怕条件不好,学东西不够多;二怕在基层安家落户,一辈子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