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人物传记>

从另一角度给方舟子挑刺

来源:新浪 时间:2012-01-28 13:10:15

 

  韩寒是这么说的:“至于方舟子先生,我还特地打过电话给老罗,问,方舟子是不是有一个团队,或者根本就是别人替他干的很多事,要不然他哪来的精力去考证各种学科各种门类的事情。罗永浩先生是这么回答我的:方舟子这个人,虽然很轴,但应该的确是只有一个人,他坐在电脑前,就能检索出很多论文和资料,然后一个人整理个一天,他干的和科普有关的事情基本还是靠谱的。”

 

  韩寒在不清楚方舟子的情况下,去问相对更了解方舟子的罗永浩方是否有个团队帮忙,而罗永浩非常客观地说出了他的意见(没有像方黑那么造谣抹黑)。这件事本来很正常,但以方舟子的标准,竟然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韩寒问罗永浩属于“抱大腿”(直接定性),所以是堕落的。第二,罗永浩并不了解我方舟子。我们看到了,方舟子的“喜欢定性”这个问题再次浮现,居然能把韩寒对罗永浩的一个普通咨询,直接上纲上线到“抱大腿”(攀附、拍马),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思路奇特。另外,罗永浩和方舟子道不同志不和,并不说明彼此不了解,而罗也只需要了解韩寒想要知道的情况即可。韩寒的问题仅限于方是否有团队,罗永浩回答说“没有”,并且还说他“科普靠谱”,如果方舟子认为罗永浩不了解他,那么是不是希望否定罗的答案,说自己其实有团队、科普其实不靠谱?另外,韩寒如果只因为方舟子不喜欢罗,就连问个问题都不行(注意,不是相互勾结而黑方哦),天下有这样荒唐的道理吗?

 

  所以我们看到,方舟子在博文中给韩寒戴上“抱罗永浩大腿”的帽子,又在微博中再次重申“他去抱罗永浩的大腿让我兴趣更大了”,这个“抱大腿”说法的本身就是荒唐的。方舟子以此作为“对韩寒不客气”的理由之一,表示其师出有名(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把我所分析的“好定性”的毛病,再次明白无误地展示出来。

 

  方舟子还顺便说了一句“虽然我和罗永浩的全部私下交往就是几年前一起吃过两顿饭”,以此表示罗永浩怎么可能了解他。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追问:你对罗永浩又有多了解呢?吃完两顿饭后,只能你了解他,可以对他随意批评,甚至把他定性为“方黑”,他却不能了解你、评价你?这样的双重标准,也太霸道了点吧?至少可以认为,方舟子在评价人的时候,确实常常出现主观、不严谨的问题。虽然他的科普作品中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但他似乎不太注意评价别人时的理性客观(如果对方是自己攻击的对象或敌人),也不会在意可能会造成的伤害。

 

  在方舟子新的博文《“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中,他贬低韩寒的文言文功底时说:“而韩寒以语文期末考试只考了40多分的文言文功底,用一年的时间就读过二十四史…”听起来熟悉吧?我第一篇帖子谈论的方舟子第二类问题,两天不到,就再一次得到了印证(攻击对手时主观臆断、以偏概全、好定性)。第一,韩寒好像从未说过他通读过二十四史,只是说他当时“彻夜阅读”,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第二,语文期末考试只考了40多分,就能推导出“文言文功底”很差吗?韩寒那一次的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占多大比重,你查过吗?机械的应试教育制度下语文考试的成绩,跟实际的语文水平有多大关系?这样主观的贬抑,日常生活中随口说说倒也罢了,写在正式的博文中,是不是也该和科普文章一样,更严谨、更客观一些呢?

 

  4 韩寒如果真的找人代笔了呢?

 

  我在本文开始时已经说了,姑且认为方舟子至此已经获胜(如果一定要定胜负),至少韩寒偃旗息鼓,不再回应,至少方舟子对其他事情的指控没多大失误。

 

  剩下一个问题就是,方介入此事的根源、即代笔案尚无结果,而我认为这是主要矛盾。证明自己没找人代笔是很难的(按方舟子的说法,证明一件事情没有发生是很难也是不合理的,比如证明外星人没有到过地球、证明上帝不存在),所以只能是谁主张谁举证,需要方舟子或其他人举出有力的证据,证明韩寒确实有代笔人或代笔团队。目前方舟子对韩寒悬赏2000万的方方面面进行质疑,但他的悬赏即使有问题,也不能直接证明他确实找人代笔了,这是两回事,所以还是需要直接的证据。

 

  这样,就会有两种最可能的结局:一是找不到韩寒找人代笔的证据,指控不成立,此案搁置。这样的话,和指证唐骏学历、李开复职称相比,方舟子在此事上即使胜利,也胜利得不那么彻底和漂亮(不管他自己主观上是否在乎这一胜利 - 虽然我相信他至少会在乎失败),因为他毕竟是以此作为切入点的,甚至还在一开始就发生了“销毁证据”的误判(针对的就是代笔事件),并在这一点上,客观造成了韩寒的名誉损失。

 

  第二种可能,就是证据确凿,韩寒的确是“人造”的,代笔人或团队被核实。如果发生了这样的结局,韩寒自然身败名裂,也没有任何可以同情之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问题在于,即使如此,能否定方舟子在此事上出现的问题(出尔反尔,主观臆断并淡化责任,双重标准,上纲上线,因对手反击而毫无原则性地把事情放大,等等)吗?不能。二者毫无联系。另外,即使韩寒最终被证实有人代笔,甚至连韩寒删除博文是为毁尸灭迹也都被证实,也不能说方舟子断言韩寒“销毁证据”这一点就对了,因为这是方舟子当时并不知道真相而说的话,依然是草率的。

 

  5 结束语

 

  本文作者欣赏方舟子,但不是方舟子的粉丝(也不是任何人的粉丝),从另一个角度给方舟子挑刺,借本文进一步说明我第一篇文章中分析的方舟子真正的问题(1. 双重标准,2. 主观臆断,以偏概全,喜欢给人定性,3.假打),方舟子或他的粉丝对此反驳或不理,我都无所谓。即使被定性为“方黑”或“削弱版方黑”,也在意料之中,没什么大不了。方舟子评价韩寒的粉丝,说可以通过他们看出其偶像的水平和素质(大意如此),那么我也想借此评价一句方舟子的铁粉们(如吴兴川、虚逐子等等),他们对方舟子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无原则赞赏,很少批评(不敢说绝对没有,至少我从没看到过),甚至每次方舟子论战之后,不管对手是谁,都要撰文歌颂方舟子的表现(宛如事后补充理论基础),虽然水平比方黑等高出了无数倍,但仍然没有摆脱粉丝本质上的一个弱点:部分丧失自我。做人的粉丝是可怜的,幸福的永远是偶像。

作者:晓笑  责任编辑:杨鹏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韩寒”到底是不是一个人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