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栋
「本期导读」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光照条件,却因为降水稀少而土地荒芜、风沙不断,古人们在这里就发明了坎井等节水灌溉的设施。现如今这里的水资源依然贫乏,年均降水不足300mm,而年均蒸发量却在1000mm以上,一边治理一边恶化的生态环境,让水资源更显得弥足珍贵。大禹节水是一个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己任的上市公司,节水、节肥、省人力成为它发展壮大的金字招牌,本期《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专访大禹节水董事长王栋,与他一同探讨水资源利用的新契机。
编者按:广西南宁节水灌溉项目是大禹节水的一次现代农业尝试,承包20万亩土地推广高效糖蔗种植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务正业,在传统农业领域,跨界发展总是备受争议。
金融界:广西南宁土地流转项目的管理运营都是大禹节水自己来做吗?
王栋:是的,我们现在做了一些土地流转,在我们自己流转的土地上都是自己进行管理,通过大规模的节水灌溉设施,能够实现水肥一体化,从而解放劳动力。过去甘蔗园后期因为植被密集无法很好的施肥,那么通过水肥一体化的滴灌系统,现在可以很自然、流畅的把肥料通过施肥器,溶解在滴管的水里面,作用于滴管的根部,肥料还能减少一半,亩产也能增长一倍。
金融界:土地流转承包的这种模式,给大禹节水了带来多大的发展空间?
王栋:土地流转应该说是中国农业的革命,因为过去的联产承包制,虽然发挥了农民积极性,但是它没有更多效益,因为面积太小农民没有长远的投入动力。通过流转以后,土地集约化让规模效益扩大,像过去的农民一户种十亩地,现在我们流转过来的甘蔗园,500亩地只需要一个人管理,这种情况就需要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尤其是以滴灌为主的节水设施。
通过土地流转,节水灌溉的设施有了归属,产权也很明细,这样可以投入大量的设施,产品使用的寿命也可以延长,我们在广西南宁使用地埋式滴灌管网,使用年限在五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