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走进上市公司》专访海润光伏CEO 杨怀进
「本期导读」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太阳能也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时至今日,在能源危机的阴影下,太阳能开发利用又给人类未来带来宝贵希望。但在商业世界里,这一希望背后也曾卷起让世人惊叹的硝烟。作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中国光伏业的发展历经巨变,其中的企业也几度起落沉浮。在经历了“暴炒”、“暴富”、“暴跌”、“价格战”、“双反战”等伤筋动骨的冲击之后,中国光伏业的前景可否明晰?企业又是如何在低谷中夯实蓄势?本期“走进上市公司”专访中国光伏产业的拓荒者、先后参与创办了4家光伏上市企业:尚德、中电、晶澳和海润光伏(行情,问诊)的海润光伏首席执行官杨怀进先生,请他来带我们了解同在应变、求变的光伏产业和海润光伏。
采访:蒋超 金融界网站主持人
嘉宾:杨怀进 海润光伏首席执行官
「背景片花」海润光伏是我国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之一,提供全球化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的生产和服务。近年来,海润光伏启动产业转型,业务链从上游向下游延伸,已由从事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的高端研发、生产和销售延伸到太阳能电站的投资及运营。
金融界:我们知道去年海润光伏实现了220兆瓦规模的地面电站并网,在这方面海润有什么优势呢?
杨怀进:所谓的这个优势,实际上还是要看公司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从2008年开始就认为光伏行业的特性是新能源行业,因为光伏毕竟是能源,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工业品制造,说老实话,简单的工业品谁都会做,利润也很高,你不可能禁止别人进入,作为产品制造业来说,那它就必然会走向饱和,所以我们自己必须要思考:制造业饱和之后,应该往哪里去?必然是往下游走。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来说,必然要意识到这个转型。从2008年开始,我就觉得应该开始做电站项目。从海润来看,我们是从2011年开始转型的,开始在国内国外做地面电站的准备工作。可以这么说,海润是在国外做地面电站做的比较早而且比较多的几家公司之一,国内市场也是如此,我们从2011年开始就开始开发地面电站,去年开发了总共220兆瓦,这其中自己开发了70兆瓦,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顺风光电是150兆瓦,还有其它的电站项目呢,也是在建设当中,我们在其中也积累了不少电站开发的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团队,在这些方面,我还是很满意的。
金融界:从设备生产出来之后,必然要从上游到下游去,那么未来海润是怎么布局设备制造和建设电站这块的业务呢?
杨怀进:我觉得比较简单,我们现在是1.5个GW的电池产能,我们也希望1.5个GW全部都用到下游的应用当中,比如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以及小系统啊,我们希望把这个基础的产品转换成真正能发电的产品,这是我们的目标。至于未来,如果能把1.5个GW电池产能全都转换成电站项目,或者是应用项目的话,我认为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想继续扩大电站建设的业务模式。也就是说,生产制造不是我们现在需要重点考虑的,我们只需要把现在生产制造的质量做好,客户运作的好,成本进一步降低,其他的精力我们要全部用在电站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