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宝莹
所属集团:汉高
退出原因:路线不对,市场被挤压,汉高停止在中国的织物洗涤业务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袋洗衣粉是哪家品牌吗?不是美国最大的洗衣粉品牌汰渍,而是汉高第三大品牌宝莹。1907年,汉高用硼酸盐和硅酸为原料造出来真正的洗衣粉,也就是宝莹最初的模样。
在欧洲,宝莹的广告打得铺天盖地,是欧洲家喻户晓的洗衣粉品牌。但在中国市场,宝莹却输得很惨,最终默默退出。
原来,1993年进入中国织物洗涤市场的汉高在中国四处建厂、收购,却并没有成功地去塑造一个全国性的品牌。无论是汉高引进中国的宝莹、威白,还是被汉高收购的本土品牌都被限定在各个区域市场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地方品牌。
同时期,宝洁、联合利华已将汰渍、碧浪、奥妙等子品牌成功打造为具备知名度、美誉度的全国性品牌,占领了织物洗涤的高端阵线,并向下紧逼。与此同时,汉高织物洗涤产品的中低端市场领地又被奇强、纳爱斯所掠夺。
2009年,汉高正式宣布停止在中国的织物洗涤业务,包括宝莹在内的一众品牌也不再在中国消费者视野中出现。
十、一诺美
所属集团:欧莱雅+雀巢
退出原因:对中国口服美容产品市场缺乏信心和耐心
一诺美于2002年诞生于法国,是欧莱雅与雀巢两家大公司联合研创的口服美容产品。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一诺美已遍布20多个国家。2011年8月,一诺美正式进入中国。
有两个大佬做背书,一诺美却没能在中国取得成功。仅仅16个月之后,一诺美中国团队解散,其在中国市场的百货专柜、药房网点以及官网也一并结束销售业务,一诺美闪离中国。
有意思的是,一诺美的官方微博(@一诺美Inneov)停止内容更新的日子恰巧是在2012年12月31日。但不同于露华浓文艺的跨年告别,一诺美的官方微博在2013年新年伊始默默没了声息。
有分析认为,一诺美没有实施大力度的品牌推广,而且在终端只以附属小柜台的形式放在薇姿和理肤泉专柜旁进行销售,很难走量。而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一诺美团队对口服美容产品市场信心和耐心的缺乏。
据了解,一诺美尽管在中国上市之日显得“排场”很大,但上市后,欧莱雅集团并没有像推其他新品一样,对一诺美实施大力度的品牌推广计划,而是将一诺美划分至非主流事业部的非主流渠道进行试水。
除了上述外资品牌,还有诸如宝洁旗下大众彩妆品牌封面女郎(COVER GIRL)、日本乐敦制药旗下的高端化妆品品牌媛碧知、日本药妆喜莱博等也均已退出中国市场,品观君就不一一展开讲了。
看看这些在中国市场“已死亡”或正在“走向死亡”的外资品牌,品观君总结出了以下特征:
1、上述品牌中一半以上都隶属于各大日化巨头——欧莱雅、联合利华、汉高、曼秀雷敦、强生……可见,外资巨头的扩张往往伴随着试错和部分品牌的牺牲。
2、品牌在中国市场走向“死亡”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一些因素却会让这个品牌变得很危险,比如定位不够鲜明,没有选对一个合适的渠道,集团对品牌投入过小,战略方向变动频繁等等。
已退出中国的品牌会不会卷土重来,已被“边缘化”的品牌会不会重焕新生?一切都是未知数。毕竟,SK-II、蜜丝佛陀、悦诗风吟也曾一度撤离中国市场,但如今它们均在各自的领域抢占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可以肯定的是,在品牌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的今天,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本土品牌,想在中国市场立足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足够的耐心。稍不留神,下一个被遗忘的“死亡”品牌可能就是你。(来源:化妆品观察 作者:俞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