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案剖析>商案内幕>

解密:熊出没为何成为00后眼中的爆款

来源:创业邦网 时间:2014-09-10 12:00:00

  创业邦赴芜湖实地采访时,见到有两个占地几千平米的摄影棚,正在拍摄最新一部《西游记》,而拍摄使用的设备已与好莱坞片场差别不大。“比如这个吊轨,德国进口,要100多万元。”现场的吴导演曾参加过熊出没早期剧本策划工作,他告诉记者。

  离摄影棚不远处是道具模型、服装、化妆部门的厂房,而剪辑、录音车间就在广场转角处,动漫技术部门所在的楼房隐约可见,几个街区之外还有他们的外景基地。

  如你所见,华强文科已建成了一整套工业化影视制作所需的硬件基础,以及相应的技术设备、布局,并将不同领域熟练的技术人员整合成为一个高速默契运转的产业链队伍。

  特种电影的技术资源正在动漫版块里应用和变现。

  没错。为什么不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呢?这个念头还在2011年砍掉二维生产线之前,或者更远的时间,就在丁亮及华强高层脑中激荡了。

  这是国内其它动漫企业无法复制的,也是华强动漫参与行业竞争的技术法宝。就像丁亮所说,将这些技术和经验放到《夺宝》这种常规3D院线电影,可以说是大材小用:“只动用了我们三四成功力。”

  当观众坐在电影院时,他们被《夺宝》的3D镜头“惊呆了”。片中,嘟嘟开心地捧着熊二送的蓝色蝴蝶放飞,而蝴蝶一直不停地飞到观众眼前,引得成人和小朋友们都伸出手去抓它们,现场气氛“high翻”。

  “这种镜头语言的运用与传统电影是不一样的。连皮克斯、迪士尼的3D影片中都没有先例。”丁亮说。

  这种3D技术过关之外的经验源自做特种电影项目时,丁亮的团队“经受过的各种严格训练和打磨。”

  “转而做院线电影时,只要调动我们队伍中的核心人员,拿出一小部分技术去做,就不会失控。”

  大电影带动行业升级,进入市场仍不失为可控性产品

  题记:《夺宝》是特种电影领域多年积累的一个爆发。

  丁亮说,目前国内大多数动漫企业还在使用二维制作。《夺宝》制作初期也曾有人建议用“假三维”技术模式来做,因为真刀真枪地做真三维动画确实包含一些高难的技术问题。“但我们恰恰就不怕这个技术问题。”

  《夺宝》2014年春节加入了寒假档13部动画片PK大战。当时老牌动漫《喜羊羊》傍着华谊兄弟,《巴啦啦小魔仙》携手光线传媒,《夺宝》则搭伙乐视影业开局。首日《夺宝》排片量不及奥斯卡年度动画《神偷奶爸》和《喜羊羊》,但依然于逆境中斩下3300万元票房,之后一路领先,三天破亿,九天两亿,终以2.47亿元完胜,成就国产动画片票房新标杆地位。

  “票房跟发片会上预估的差不多。”丁亮说,有惊无险。“国内真正能拿下3D动画电影的企业并不多。”

  《夺宝》恰恰解决了国产动画片的三个痛点,才得以抓住机会胜出:

  一是缺乏市场意识,二是动漫技术水平滞后,三是打造合家欢电影价值观和剧本创意方面不成熟。丁亮坦承:“这次做大电影,我们也有为中国动画电影、动漫行业升级换代做一点尝试的想法。”

  电影的质量远高过电视片。除技术因素之外,剧本从电视片每集10分钟的片段演变成100分钟左右,有完整情节和清晰价值观的故事,是一个巨大升级。影片中引入了绑架儿童、富二代犯罪等社会性话题,场景道具设计刻意侧重“怀旧”的1980年代色彩,打造合家欢套餐。“电视片则因片长限制很难去这样展现。”尚琳琳说。

  做长片在技术上是一个挑战。

  华强动漫决定做大电影之前,团队从未做过长片。“从动漫形象设计以及前后期各种技术,制作难度都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华强动漫芜湖分部总经理李兵告诉创业邦。

  为了“从做纯粹的10分钟的电视片往大电影上转”,2013年春节,他们专门制作了贺岁片《拜年》,只供电视播放,片长约一个小时。“这是我们第一次做长片。”李兵说。《拜年》试水,一炮走红,播出后以3.85的收视率刷新了央视少儿频道动画片记录。“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去做《夺宝》。”

  华强动漫团队从来都带有一个明显特征:有集团平台和资金实力做背书,可以让他们花费时间和资金去跟市场碰撞磨合。

  电影《夺宝》主创均是华强动漫经过多年“磨”出来的核心人员。“他们很清楚《熊出没》的魂儿在哪,不会失控。”丁亮说。

  真正到达院线的一刻,他们又“搭”上了电影界堪称最具互联网气质的乐视影业做营销,这无疑是《夺宝》与市场硬碰硬时的又一道保险杠。

  你得承认,熊出没事先通过电视片的播放建立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对电影票房起到了最基础的宣传作用。

  但在乐视影业CEO张昭看来,“单纯靠品牌影响力,运营会很虚。因为电视台播放没有数据和互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他说,与喜羊羊、小魔仙等做泛影响力营销不同,《夺宝》运用的是互联网粉丝营销,“将传统IP经过互联网转换后,再经过线下运营成高票房。”

  如何转换?战术就如同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新书《参与感》提到的三点: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不断在线上与熊粉互动,推各种《熊出没》相关话题,将线上粉丝社区化。”

  再比如,坊间一直传说有20%的白领喜欢看熊出没。他们到网上去采集点击数据时吓了一跳,发现竟然达到了500亿次的累计点击率,因而据此制定了扩大成人受众营销思路。

  线下,乐视将影院变成了儿童乐园,提供增值服务。“5000名志愿者扮‘熊’和‘光头强’,放映时北京1700家电影院每家都有两个熊和一个光头强给小朋友送礼物,玩熊出没跳棋,参与观影活动。”这种服务突出了电影线下社交的价值。

  总的看来,这种O2O结合方式,是以传统IP用户粉丝为基础,兼顾品牌泛影响力来做的。

  但从电视向电影导流量的这种方式能否持续进行呢?尚琳琳分析:“这种导入只能是第一部甚至第一次的导入作用。若要持续导入,持续带来,甚至扩大票房收入,还是要看作品本身质量如何。如果质量不好,骂声一片,就没戏了。”

  《夺宝》是2014年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之一。华强加乐视等几家公司总共1000多万元的投资,创造了2.7亿元的高回报。

  “但在电影行业,我们只会‘切’到内容创意这一块,不会向下游漂移。”丁亮说,“因为我们是要紧扣自身企业文化产业链形成内生性的自我循环。”

  一个闭环

  题记:华强文科企业内部靠内生性发展已形成一个上下游辅助、互为支撑的链条。

  从主题公园特种电影到电视片,到院线电影,以及围绕核心品牌开发的图书手游各种衍生消费,表面看似跨界,实则是发挥了极大的闭环资源效应。熊出没是目前外界认知度最高的一个品牌,但在其产业链上并不具有唯一性,甚至在之前还不如主题公园特种电影对区域游客的品牌辐射性强。眼下华强已经加强了主题公园板块与熊出没动漫品牌之间的关联。

  “熊出没品牌对主题公园具有增量价值。其实这本是没有交集的两大板块,一是旅游产业,一是动漫产业,都茁壮成长起来后,正在往一起走。”中安旅游网总监程志浩是对公园运作十分了解的业内人士。

  如何往一起走?他认为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在公园增加熊出没体验项目,比如熊出没舞台剧等;第二个渠道是通过商品化,在12个主题公园设熊出没专卖店,销售该品牌的各种玩具及授权产品。

  说到授权,与在美国对动漫产品的保全作用不同,在中国,动漫产品的版权几成动漫企业“阿喀琉斯之踵。”

  华强动漫对衍生品开发表现得相对谨慎。

  尽管他们已开发了食品、玩具、图书音像、手游、手机壳等十几个品类,两千多种产品,但至今未像“喜羊羊”衍生品开发那样铺天盖地地展开销售。“因为担心盗版数量很可能会远高于正版。”

  他们的部分衍生品销售似乎在走日本迪士尼的营销路线:人们仅能在主题公园购买到迪士尼动漫形象产品。

  “我们现在分两部分做,一部分自己开发,以旅游品为主,主要在公园销售,另外一部分授权给合作伙伴开发。有些区别的是,伙伴产品在市场销售得多一些。”尚琳琳告诉创业邦。

  而在丁亮看来,授权的前提在于品牌本身具有不断增值价值,“否则授权、衍生也都是空谈”。

  处于上升期的熊出没,眼下品牌价值有点不言而喻之感。

  “今年五一时,公园借势搞了一个‘熊粉见面会’,吸引了很多家长带小朋友来看光头强和熊大、熊二。当时一个小姑娘特别可爱地带着一罐蜂蜜过来,非要找熊二说,‘我给你送蜂蜜来了。’”芜湖基地营销总监佟兴告诉创业邦,方特梦幻王国当天客流量超过同期将近40%

  “主题公园在浙江绍兴、嘉兴进行路演时,就借助熊大、熊二、光头强这些动漫形象与人们互动。其中不少人因此才知道二者有这样一种血缘关系。”采访中对“思路性”话题显得十分忌讳的佟兴,还是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这两个板块正在发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集团平台的思路就是多元互补。”丁亮说,“我们先以特种电影项目形成有主题特色的公园,它支撑了动漫板块进行品牌研发和磨合,如今又在动漫影视领域做出熊出没这个明星品牌,使之成为平台上另一个新的赢利点,并开始回馈,或者说反哺主题公园以及产业链上其它环节的运作。”

 

  由此可见熊出没之成为不断上升的“金字招牌”,从一开始就充分受益于华强产业板块互补相生的策略打法。所以即使谈到熊出没电视片的创意,丁亮他们也会强调“我们是团队创作”,从而体现出其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大平台色彩。

  从动漫产业角度来说,熊出没已是一个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动漫品牌。

  “希望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熊出没这样的动漫品牌。要是能有五个,规模就差不多成了。”眼下在将熊出没内容往主题公园里面“装”的同时,他们又在琢磨如何扩大产品规模,如何用技术为品牌增加新内容和价值。

  比如采访结束时,丁亮提到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丁丁历险记》这部影片所弥合的技术鸿沟,以及未来动画电影的“巨大前景”。“我们团队已经开始在做这个技术方面的工作了。”他说。

作者:吉颖新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澎湃广告商业模式:媒体的幻象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