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案剖析>商案内幕>

宝洁:如何靠“瘦身”来实现增长?

来源:新浪 时间:2014-08-13 11:42:20

 

  

宝洁:如何靠“瘦身”来实现增长?

  经过十几年的全面扩张,宝洁(Procter & Gamble)已经无所不包,从美容用品、刮胡刀到电池不一而足。上周该公司宣布,将砍掉一大半品牌以实现增长。首席执行官雷富礼表示,宝洁最多将剥离100个品牌,以便将注意力集中在70-80个收入最高的品牌上。这家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希望通过“瘦身”来变得更强。

  宝洁的这份公告很好地阐释了一个有些矛盾的模式,那就是扩张的诱惑和收缩的智慧——在不同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追求增长的过程中都能看到这一点。

  每家公司都被寄望于实现增长、创造股东创造价值。这往往会造成它们为了增长而采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延长产品线、扩充现有品牌、争取到更多消费者、进入新的市场。每个扩张机会似乎都很诱人,因为它能带来收入。但并非所有的增长都具有同样的价值。不顾一切地追求增长机会就是扩张的诱惑。如果公司不为如何增长定下规矩,它们的业务复杂化速度就会迅速超过收入增长速度。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经营变得笨重,重点模糊,成本上升,盈利水平下降。

  那么,为什么像宝洁这样聪明的公司也会让局势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才采取行动呢?它为什么会把边缘品牌保留这么长时间呢?有时候,问题暴露时已经太晚。就像过量饮食——吃饱了这个信息从胃部传递到大脑需要15分钟,公司在意识到实际情况方面也存在延迟。等它意识到了,“赘肉”已经堆积了起来。

  宝洁的经历并不特殊。和宝洁一样,另一家大型消费品公司卡夫食品(Kraft Foods)也早已意识到了“收缩的智慧”。

  几年前,卡夫的发展中市场业务规模庞大,包含几十种产品,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0多个品牌。这项业务已经变得步履蹒跚,缺乏凝聚力和方向。2007年,它推出了一项策略,目的是找到业务重心。这项策略的代号为“5-10-10”,内容是集中于5大品类、10大品牌和10个关键市场。这种做法让卡夫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锁定了资源,使该公司得以采取一些重大行动。6年内,这项业务的收入规模就从50亿美元增加到了160亿美元,内生性增长达到了两位数,盈利水平高达50%。

  稍后,作为世界上业务覆盖面可能最广的科技公司,微软(Mrosoft)看来也进行了类似的转型。经过多年来无所顾忌的产品扩张和收购,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着手为该公司瘦身。微软开始压缩诺基亚手机业务,把重心放在了成为一家以移动为先、云为先的公司。

  确定优先度是其中关键——要找到真正起作用的东西,然后聚焦。做更少的事,但把它们做的更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收缩的智慧”。

  当代最成功的一些公司都采用了这样的原则。苹果公司(Apple)旗下的产品和品牌屈指可数。租车公司Enterprise Rent-A-Car将重点放在手头没车的消费者构成的更新换代市场。就连那些聚焦的初创型企业,也能获得不俗的回报。DocuSign的业务重点就是文件签收。Uber只提供出租车服务。由此可见:只要你将一个市场挖掘得够深,这个市场就不存在“太小”一说。实际上,要扩大收入规模,你应该缩小市场!

  对宝洁来说,现在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这个收缩过程。

  如果优先选择的品牌无法通过增长来弥补已剥离品牌产生的收入损失,盲目删减产品和品牌就会成为一场灾难。如果某些非优先选择品牌可以带来利润而且在管理方面不会耗费高层很多精力,它们也许就值得保留,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对于那些要剥离的品牌,价格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剥离工作必须尽可能迅速而简单地进行,以免节外生枝。

  专注于核心业务有助于降低复杂性。简化策略,管理层就可以自上而下的执行工作。这就是重点经营和“收缩的智慧”带来的优势。执行新策略的宝洁将经历一个尝试期。但如果顺利度过,它将变得更加精干、运转自如,在盈利状态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