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企业研究>商业趋势>

五年央票付息超过7300亿元 央行对冲成本攀升(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时间:2008-04-28 16:39:03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如果资产管理的投资收益能够很好的实现,5000亿利息甚至更多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央行没能获得很好的投资收益。”张陶伟说。

不断加重的央票利息支出成本,也与央行2007年以来步入的加息通道有关。一直以来,市场上即以1年期央票的参考收益率作为央行是否加息的风向标。而在过去的一年中,随着加息的逐次展开,1年期央票的收益率也由2007年初的2.7961%升至当下的4.0583%——这数据也连续17周持平,也表明市场预计央行近期内不会加息。

“现在央行的政策很被动。如果能够早点提高利率,现在人民币能够有升有降,进入中国套利的资金就有风险。但是现在预期单边走很难控制。”张陶伟说。

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也认为,央行只是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单靠央行的货币政策解决流动性问题是很难的。

解决方案之一是,采取行政的手段,正如央行现在所做的这样,给所有的商业银行一定的贷款额度,超出部分征收高额准备金。

“但是银行的猫腻是很多的。比如,委托理财、委托放款。假设你现在有一千万,那么商业银行可以帮你找到一个需要钱的机构,然后收取中间理财费。诸如此类绕过政府管制的方法多得不得了。”张陶伟说。

如果行政调控也终于流产,在目前各部门利益分割,政策执行力度堪忧的情况下,改进特别国债的发行流程也许是一个好办法。

为了筹集中国投资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2000亿美元的注册资本金,财政部2007年共发行了8期总额为15502.28亿元的特别国债,其中13500亿特别国债由财政部定向农行发行,后由央行买断,其余2002.28亿特别国债面向银行间市场发行。

“特别国债可以把吸收的流动性投向中国以外的市场,可以有效抽走国内流动性。”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然而,在央行发行的8期特别国债中,只有2002.28亿流入市场,其余的13500亿依然存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未有作为。

“因为财政部定向发行的特别国债利率很低,如果央行拿到银行间市场拍卖,在目前的利率情况下必然利率很高。央行不愿意承担其中的损失。”郭田勇说。(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