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发展一直很顺,二十三个年头,从“小不点”成长为“巨人”,成为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翘楚,一路飞奔,过五关斩六将,所有的关隘“下”的都是那么潇潇洒洒。
2012年,苏宁显然遇到了一些“麻烦”。虽然年报尚未披露,但看看去年前三季报,问题就有些包不住了。营收达到724亿元,同比只增长了7%,而利润总额29.5亿元,同比下降了36.54%。苏宁主动关闭100家门店。这在苏宁多年的发展中,还是第一次。
与国美比,苏宁显然幸运的多,国美前三季度亏损近7亿元。
家电零售业的“重大拐点”来的如此迅猛,无不令业内人士惊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商的风风火火,京东商城2012年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年增长超200%。2012年光棍节,天猫交易额达191亿元,苏宁易购只有10亿元。
数据对比,局面了然,巨人苏宁苏醒,“痛下决心”变革,这样的决心确有些“壮士断腕”的味道。
近日,苏宁改革大幕拉开,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苏宁云商”,做线上线下的零售服务商,苏宁提出了“云商”模式,意味着商业模式和经营范围的改变,苏宁将更加地专注零售服务这一角色,紧接下来将是公司组织架构、经营策略、人事任命方面大调整。
苏宁的改革可谓大刀阔斧。笔者认为,苏宁的转型需要壮士断腕的魄力,苏宁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期,抱残守缺可能会“不治将益深”。
苏宁已经错过了转型比较好的机会。
有专家认为,2010年和2011年,是电商发展的好时机,电商的推广成本、运营成本都相对较低。以京东为例,2007年,京东的交易额只有3.6亿元,而从2007年到2010年,京东每年的增长率分别是350%、266%、203%、155%,到了2010年,京东的交易额超过100亿。2011年,京东的交易额达到260亿。
早在2009年,苏宁电器(002024)网上商城就更名为苏宁易购,但两年期间,苏宁易购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12年,苏宁易购才开始从互联网引入流量,做起了电商生意。
倘若那时苏宁就开始猛力发展电商,那么苏宁就不用痛下决心变革了,现如今,苏宁仍可能是“笑对春风”。
如今的电商市场已属列强割据,京东刚融资7亿美元,天猫也要寻求上市,这些“大佬”对这个市场仍然极具进取心,如果苏宁这时再不幡然醒悟,可能只能坐等望其项背而慨叹了。
虽然错过发展良机,但巨人转身自然不同凡响。
专家认为,打败苏宁、国美的可能不是京东和阿里,而是技术和产业的进化。苏宁的总裁张近东近日表示,“云商”模式具有全球行业示范效应,将引领世界零售业的模式创新。苏宁在模式创新上率先而为,值得期待。
新的经营范围和线上线下的渠道融合,是苏宁“有区别”的生存保障。苏宁宣称将从多种渠道所获取的将近300亿资金进行转型,背靠资本市场,苏宁转型,资金似乎也不是短板。
苏宁易购,在2012年也有不凡表现,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苏宁易购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83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210%。苏宁易购已经不可小视。在苏宁壮士断腕式转型中,追赶超越其他“大象”,也许是指日可待的。
当年,乔布斯宣布“苹果电脑”正式将公司名称更改为“苹果”。去电脑化的更名方式,反映出苹果公司未来将更多地关注消费电子产品。此后,每一次苹果的新品发布会,都成了全世界电子消费者的节日。
“大象”转型考验魄力、智慧、实力,苹果转型成功好的一塌糊涂,就是很好的范例,苏宁关键期转型,笔者期望其成为转型成功之样本。